边疆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边疆治理的关键抓手和重要依靠。尤其是广大“老支书”们,他们长期在边疆一线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熟悉当地历史和风俗,对党的感情很深,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对云南来说,尤其是对沿边县份来说,老支书是边疆基层治理的一笔宝贵财富。随着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和换届工作,绝大多数老支书们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人事有代谢,但他们的作用仍要发挥,好传统仍需弘扬。
要认识到老支书们经验丰富的优势,凡事多向他们请教。边疆地区面临的情况纷繁复杂,往往具有民族地区的特点,有的还和边境问题紧密相连,长期积累的“实战经验”尤其重要,有时候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并不灵验。要认识到老支书们密切联系群众相对威望高的优势,多请他们发挥余热献策出力。群众工作的威望不是短时之功,而是长时间人品和奉献的结果,“人身属性”强甚至不可替代。在和群众打交道的急难险重工作面前,老支书出马事半功倍。要认识到老支书们经历丰富感触深的优势,多请他们做头脑里的工作,富口袋富脑袋并行。尤其是目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可以说一个老支书就是一本“活教材”。
发挥好老支书们的作用,用好这笔宝贵财富,除了请其发挥余热,还要传承其精神品格。老支书们长期基层工作,有的一干就是二三十年,其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韧劲值得学习。他们长期受党的教育,虽然文化水平未必高,但对党和人民的感情深厚真挚,富有忠诚品格。如今基层的“领头雁们”,相对文化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是优点。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对照老支书应该少些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多些尊重理解和谦虚好学,把党在基层工作的好传统发扬光大。
老支书们为党和人民工作了一辈子,因为身份限制和历史原因,有的生活还比较清贫,有的甚至病痛缠身积劳成疾。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为他们安享晚年创造条件,对他们多些慰问帮助,多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老支书们也应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放下包袱顾虑,为继任者多补台、多出主意,多在群众中做释疑解惑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幸福之歌里应有老支书们的音符。
珍重老支书们,就是尊重基层和边疆沧桑巨变的奋斗历史,增强制度自信和工作底气;学习老支书们,就是始终对党一片赤诚之心,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中共双江县委组织部 施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