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驻村日记】以“四力”推动驻村帮扶走深走实

浏览:102407 次 发布时间:2024-03-27 12:08

2023年8月,我前往四排山乡芒翁村开展驻村工作,12月,我的驻地由芒翁村转到同乡的梁子寨村,在这个过程中,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身份角色与工作内容,在这段时间里,我找到了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的方法。

强化眼力,做到“眼观六路听八方,明若观火心明镜”

作为一名刚出学校的选调生“小萌新”,初次踏入基层社会这样的“大佬村”,要想站得稳、扎得深,光靠组织给的“装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自我进行修炼提升,而这修炼的第一步便是眼力的提升。 第一点是要拓展知识,增长见闻。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打牢自身理论基础,我对《云南省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清单》《驻村工作“五清”知识百问百答》《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等文件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方法有了具体的认识。

第二点是要学会“察言观色”。入户走访时,要想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消除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最好的方式无疑是与群众“拉家常”,这时,若是说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显然会适得其反。因此,无论是在芒翁村还是梁子寨村,我都尽量将自己置身于当地的佤语环境当中,用最“原始”的方式---以汉字记录佤语发音来学习一些如“吃饭了吗”“去哪里呀”的常用语。在旁听村干部和村民交谈的过程中,尽量理解双方的谈话内容。驻村近七个月来,我尽管还不能做到与村民用佤语交谈,但已经能在“连蒙带猜”中听懂对方在说什么。

第三点是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收入信息采集与录入是工作队的要务之一,面对全村281户脱贫户1203人,在入户走访调查的时候,大部分村民能够将自家的收入情况据实以告,但个别农户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收入从而希冀政府给予其它帮扶,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我们就需要对他们提供的信息要进行仔细甄别、核实。

磨炼脚力,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基层各项工作纷繁复杂,直到我真正身处其间才体会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这样对基层形容的很贴切。从耕地流出整改到防火防汛值守,从收缴两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到入户进行收入核算,从召开群众会鼓励外出务工到各项惠农政策宣传,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直面群众,是了解群众困难、倾听群众利益诉求的最前沿。

就拿收缴两险来说,从前,我只是看到一些官方发布的数据,对于该项工作的具体开展并无太多深刻的认识,直到驻村后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拦路虎”。无论是芒翁村还是梁子寨村,在该项工作推进的过程当中都遇到了许多相似的困难。一方面由于群众的认知局限,并不能准确的认识到上缴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这便导致工作初期养老保险上缴率不足80%,我们不得不对未缴的群众逐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目前信息化速度太快,许多农户不会在手机上进行缴费操作,我们便统一收缴费用,存入银行以后再用电子支付的方式帮助其缴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存在资金安全风险,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我常想,基层的琐碎负担与具体成就大概率便是蕴藏在这些关乎民生福祉的细枝末节当中了。

提升脑力,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基层工作主要是做,在做中思,在做中学,在做中想,在做中谈,在做中创,一切理论、思想、意识、观念、思维都需要,都重要。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特性,使得基层工作开拓创新不受局限,总是充满活力和新鲜经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更是对基层工作要“机动灵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农忙时节、甘蔗榨季等,即使有很紧急、很重要的事情也不一定能将群众召集起来共同商议。这个时候就得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了,老话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佤族同胞喜欢的“打歌”方式,将群众集结起来,一方面能够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契机,向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性、小额信贷和一次性务工补贴惠农政策以及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等。

另外,近期正处于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为提升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村上在利用广播进行双语(佤语和汉话)讲解劝导的同时,我也主动请缨,通过撰写和张贴宣传标语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淬炼笔力,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基层工作主要是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对于材料写作、笔力锻炼等似乎没有太多的要求,其实不然,实际上,做好基层工作不仅要“挑得起重担子,更要拿得起笔杆子”。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主要负责着工作队的内业,这其中便包括入户访谈、会议记录、材料撰写等工作。在入户走访时,如何单刀直入地快速了解到群众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诉求,并在与农户的闲谈当中提取到关键、有价值的信息,考验着我捕捉信息以及凝练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由于佤族同胞占比高达98%,他们在沟通、开会的时候偶尔也会用佤语交流,如何在当时做好标记,结束后寻求帮助翻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除此之外,梁子寨村人口基数较大,在每次上级部门反馈的预警名单里,人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每周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分析研判会议记录中,我都需要尽可能简洁明了地准确阐述有人员情况并作出分析判断,这不仅需要平时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在一次次地学习和写作当中进行总结、淬炼。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那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的青春担当,那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的青春奋斗,那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的青春奉献,终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汇成时代的无限精彩。”作为一名青年选调生,能够有机会到基层进行历练和学习,我倍感荣幸,在今后一年多的驻村时间里,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为把梁子寨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我的青春力量。(云南耿马县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局 毛君翠)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驻村日记】以“四力”推动驻村帮扶走深走实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