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孟定镇立足清水河口岸这个对缅开放的前沿阵地,坚持“靠边吃边”,以“六个一”深化党建引领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带动边民实现增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企业利益增长,实现多方共赢。
一个国门党工委抓实方向引领
积极发挥县级“国门党工委”作用,统筹海关、边检、边合区等成员单位,实行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党员队伍、共议口岸事项、共保便捷通关、共创国门文化“五共”工作机制,以“四个先行”推动对缅“五通”,打破沿边对外开放壁垒,为新通道建设提供口岸快速通关、辖区基层治理提升等要素支撑,营造边民互市贸易良好环境,持续畅通堵点、难点,2023年以来先后召开党工委会议研究解决问题117个,其中,涉及边民互市贸易问题23个。
一个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统筹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提升边民增收组织化程度。通过清水河社区党总支牵头引领,先行先试成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吸纳符合条件的边民,建章立制推动边民有序开展互市贸易。以点促面,全县7个边境村(社区)全覆盖成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持续推动边民互市贸易组织化。截至目前,统筹完成边民认证10757人,备案收购企业84户,注册个体工商户3402个。
一个边民劳务企业组织化运行
由清水河社区领办集体企业——临沧边城劳务服务公司,吸纳缅语、会计等多方面专业人才36余人组建服务团队,服务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货物,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边民互市贸易规范性。2023年以来累计服务交易货物进出口11.7万单,完成贸易额11.18亿元,增加税收1972万元。
一个边民贸易结算系统智慧化运转
深化“智慧口岸”建设,推广使用“边互通”APP,搭建边民互市贸易数字化平台,将边民、货物、银行、海关、收购企业等信息和业务进行汇集,推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有效衔接,形成边民采购、入境申报与销售信息化服务的贸易体系,以数据“跑路”替代边民“跑门”实现便利化、高效化,让边民在家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互市贸易活动,货物进出口更加快捷,款项结算更加高效,口岸活力与日俱增。
一个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企业、集体、边民三增收
建立服务边民互市贸易营业收益分配机制,细化边民、场所租赁方、劳务服务企业、合作社等各方在边民互市贸易中的作用发挥,制定服务清单,以流程化提高边民互市贸易效率。按照“5421”模式将每单贸易收益进行分配(即:边民纯收益50元,货场提供服务收益40元,村集体通过组织协调、促成交易等畅通边民互市贸易收益20元,合作社通过委托代理服务边民收益10元),实现多方共赢。2023年以来带动群众增收587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52万元,其中,清水河社区增收70.4万元,其他边境村(社区)增收均超过40万元。
一个边民互市盘活边境经济贸易
持续发展壮大边民互市贸易,引导边民积极投身互市贸易活动,迅速激活边境市场,刺激对外开放经济活力,带动清水河口岸运输、仓储、餐饮、落地加工等行业不断汇聚,促进口岸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经济不断盘活,园区经济持续壮大。
“六个一”持续赋能边民互市贸易,推动“一万+”认证边民持续活跃边贸往来,“十万+”贸易量增长提升开放活力,“百万+”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千万+”贸易税收促进经济增长,“十亿+”贸易额增长加快产业链延伸,落地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将不断汇集,为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释放新的活力。(供稿:云南孟定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