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我与东莞文联的故事:文艺莞军

浏览:106395 次 发布时间:2024-08-07 09:00

文学艺术,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成立于1963年的东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历经六十年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凝聚各种文艺人才,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打造多种文艺品牌,创作各种文艺精品,在东莞城市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东莞文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前期由于各种原因,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无论是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项目运作资金等等,都处于一个相对弱势。但就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凭着对文艺理想的追求和热爱,忠诚于党的文艺事业,坚守初心,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努力开拓,为我市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迎接春天    信步前行

跨入新世纪,在东莞市委文化城市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在宣传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东莞文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几个重大的突破:

一是启动了签约创作,促成了东莞文学的大繁荣。2005年东莞文学艺术院成立后,为推动东莞文学的发展,提高文学创作质量,文联聘请了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雷达担任名誉院长。在各方的努力和帮助下,文学艺术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开展了面向全国的文学创作签约。2006年11月8日,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召开了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签约创作项目评审会,11月26日,在东莞市政府主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签约创作项目签约仪式。这两个高规格的活动,表明了东莞提升文学创作水平的决心和信心,开创了全国地级市面向全国进行文学创作签约的先河,在国内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08年12月,在东莞文学艺术院大楼建成启用之际,又举办了第二届创作项目签约仪式。创作项目签约,除了在市内选择一定数量的本土作家签约外,还在全国选择若干作家签约。这个做法,不仅大大激发了东莞本土文学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国内一些作家对东莞文学创作签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东莞文学创作签约给予了高度评价,东莞成了国内文学创作者心中的一个圣地。文学创作签约每两年举办一次,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东莞文学发展的人脉,使外界通过文学创作认识了东莞。不少作家因为签约,对东莞的发展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从城市形象宣传,城市精神传播的角度看,东莞文学创作签约,是东莞树立城市正面形象的一个重要举措。两次签约后,外界对东莞文化的评价进入了一个新的认知。也有一些作家,受到雷达老师的影响,来东莞置业,开展文学创作,形成了东莞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学人才集聚效应。樟木头镇由于集聚的作家较多,成立了作家村,吸引了众多的国内作家来莞参与文学活动,“樟木头作家村”成为东莞文化的一张名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就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经过十多年的沉淀,这些来莞作家,有很多人成长为国内著名作家,如王松、 王十月、陈启文、江子等等,他们创作的作品,体现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受到中国作协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有的作品,反映了东莞改革开放的成就,成为弘扬东莞城市精神的文学力量。

文学艺术院的业务发展,在初期还重点挖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打工文学作家。当时创办的《南飞燕》杂志,为打工文学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的平台,使打工文学创作者通过创作、交流,有了提高成长的机会。文联、文学艺术院还举办多种活动,提高打工文学者的写作水平,在东莞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打工者文学群体。为推动打工文学的发展,文联编辑出版了两套《东莞打工文学作品选》,收入了近二十年东莞打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编辑出版了《我的成长地——新莞人作家寻梦故事》。在一段时期,打工文学成为东莞文学的重要内容,一个文学标签,在国内文学界有着独特的影响。在种种帮助扶持下,东莞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打工作家,如王十月、郑小琼、柳冬妩、塞壬等等,其中王十月的中篇小说《国家订单》获得了全国鲁迅文艺奖,郑小琼的诗歌,柳冬妩的文艺评论,塞壬的散文,在国内文学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共鸣。

在大力推动东莞文学发展的同时,文学艺术院还开展了东莞历史人文创作工程签约,聘请了省内大专院校的历史学家对东莞历史人文进行挖掘,编辑出版了多套专著,填补了我市以往研究的空白。邀请了国内著名作家到东莞创作,深度挖掘、总结东莞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解密东莞奇迹,向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东莞,不一样的东莞。其中,著名作家何建明(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以东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题,创作了反映东莞改革开放成果,体现东莞奇迹的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光芒》,著名作家,中国体育文化研究专家赵瑜,以东莞篮球发展为主题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蓝球的秘密》,深度挖掘和解密东莞体育文化,诠释了东莞人“敢为人先,众志成城,永不言败,勇攀高峰”的篮球城市精神。他们的作品,既有思想高度,又有详尽的历史资料,为外界正确解读东莞,提供了一个优秀版本。

由于文联、文学艺术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拓展,文学在东莞文艺发展中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文学创作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繁华景象。东莞现在已经发展为全省文学强市,文学力量不容忽视。按照省作协有关领导的评价,东莞文学撑起了广东文学创作的半边天,在广东文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是文联组织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在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和大力推进下,文联按照国家、省文联建立杻纽型文艺组织的要求,积极推进文联组织建设,构建文艺发展的大平台。2011年底,全市32个镇(街)建立了文联组织,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实现了镇(街)文联全覆盖。基层文联的成立,是我市文联组织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大大拓宽了文联的工作渠道和发展空间。此外,从2013年开始,拓展行业文联组织,先后在农业局、工会、金融、公安系统以及松山湖园区成立了文联,实现了我市行业文联的历史性突破。行业文联的拓展,为全市文艺工作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增强了文艺队伍的力量。

在文联组织纵向发展的同时,文联下属协会的建设也有了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文联下属12个协会,到2023年,文联下属协会已经发展到20个,覆盖到文学艺术的各个层面。枢纽型文联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全市统一协调的文艺工作体系,为推动我市文艺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强大的组织基础。

三是文艺莞军迅速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建设有较大突破。随着东莞城市化的发展,文化城市的崛起,文艺莞军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文艺莞军的建设中,东莞真正体现了“海纳百川”的精神,吸收了大量的新莞人参与。这些新莞人文艺工作者,在文联大家庭中得到了成长,不少人还成为东莞文艺发展的骨干,在推动东莞文化融合和文艺的全面繁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文艺活动的组织能力、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突破。根据文联的工作职能,依托文联、文学艺术院、各镇(街)文联、各协会构筑的平台,借助国家、省文联,国家、省作协以及相关大专院校的力量,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合作,文联组织了各种高质量的文艺活动。特别是邀请文艺界各类名家到莞开展讲座、交流的活动,为我市众多的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国内大家、名家的机会,使我市文艺活动的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各方的支持帮助下,东莞文联的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好发展,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基层文联的优秀集体。2013年,在我市文联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东莞文联获得了中国文联授予的“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的光荣称号,成为广东省地级市文联唯一的优秀集体单位,也是东莞文联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薪火相传    繁星闪烁

回望东莞文联六十周年的历程,我们还依稀记得老一辈艺术家坚守理想,仰望星空,孤独前行的身影。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文艺也走进了春天。走过泥泞路,东莞文艺在新世纪迎来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东莞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创作出一大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以文化人,在提升城市人文素养,提升市民审美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莞文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服务能力和活动能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等方面,东莞文联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文艺莞军成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文联助推基层文化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新世纪以来,文联积极开展艺术之乡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中堂)、中国水上民歌之乡(沙田)、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大朗)、中国花灯之乡(洪梅)、中国客家山歌之乡(凤岗)、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大井头),以及广东省曲艺之乡(中堂、虎门、高埗、石龙、厚街)、广东省摄影之乡(长安、东城、厚街、桥头等6个)、广东省诗词之乡(常平、厚街)、广东省莞香文化之乡(寮步)等等。其中,长安还是全国唯一的镇级摄影之乡,广东省书法“南雅奖”永久落户镇。此外,积极挖掘古村落文化,先后在茶山、石排、桥头等镇成功申报了八个广东省古村落,促进了我市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

我们欣喜地看到,东莞新的文艺生态已经形成,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城市文化增添了活力。在岭南文化深入传承、传播的基础上,东莞文化已进入相融相生,多元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强市建设的深入,文学艺术必将成为城市文化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彰显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今天,当我们仰望东莞文艺星空,一幅幅美丽的文艺图画,呈现在莞人面前。“有你的歌声,有我的笑声,才有这热情洋溢的掌声。有你的付出,有我的耕耘,才有这百花盛开春满园。莞邑宽无垠,沃土扎深根,风风雨雨终不悔,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东莞文联之歌》唱出了全体文艺莞人的心声。我们相信,经过一代代文联人的努力和开拓,薪火相传,东莞文艺星空将更加灿烂,更加辉煌。(作者:刘锦明,东莞人,东莞文联原主席)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我与东莞文联的故事:文艺莞军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