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畜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王世林着重强调了绿色发展方向。尤其是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全面配套。
“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5%,粪肥成为养殖场重要收入来源。一定要形成产出稳定、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畜牧产业链新格局。”
响应党的号召,解决人民需要;在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推进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粪发土强”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甘孜阿坝、成都邛崃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调研养殖场时团队大合照 李奕霏摄)
"粪发土强:新型清洁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挑战
若尔盖县,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以其无垠的草原资源而著称。然而,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牦牛粪便的处理问题如同阴影般逐渐笼罩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之上,成为考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一大难题。
受制于客观条件,农户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工清理方法,这不仅使得劳动力投入巨大,而且生产效率极为有限。未经妥善处理的粪便,或是随意堆放,或是直接焚烧,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损害。
来到一家农户。团队成员首先考察了农户养殖的设施与环境。通过与农户交流,掌握了该农户牦牛粪便处理现状。成员范恒睿则着重采访了养殖场情况,得知养殖肉牛,采用半圈饲半放牧,规模80余头,年出栏20头。场主告诉成员,目前通过人力捡拾能勉强满足清理需求,如果想要扩大规模将会力不从心,希望获得政府补贴、技术指导、设备支持及政策优惠,走向乡村振兴致富路。
成员们也向场主介绍了团队的专利成果——新型牦牛粪便清洁车,在仔细对比产品能效及成本后,确定该产品在市面上的同质产品中遥遥领先后,场主对其表示了认同,并留下联系方式以参与后续成果的了解跟进。
(图为向场主进行采访 王鑫倩摄)
炭锁未来:牛粪生物碳有机肥专利成果应用前景
来到成都泰斯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和养殖环境。了解牛舍的建设、饲粮预拌设备的情况以及饲料的供应等情况,询问养殖场内的卫生状况和防疫措施,对工作人员提到的粪便处理问题格外重视。
该养殖场肉牛存栏量为1000头左右,每日畜粪便高达30吨,养殖场的粪便在经过简单的干湿分离处理后,便作为原料运输到肥料厂进行加工,制成普通肥料。
团队成员曾玉芯就养殖场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养殖场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例如在疫情期间的肉牛销量差,分享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团队则结合了草业科技的专业知识,从优化饲料配方、实施粪便预处理、加强粪便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为养殖场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团队成员顺势介绍了另一项专利成果——牛粪生物碳肥。经过严密配比加工后的生物碳有机肥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碳封存”以达到固碳减排的效果。养殖场经理着重询问了该种生物碳肥的经济价值,在得知现市场价值为4000元每吨后表示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该产品的加工逻辑及获取途径。
(图为与公司负责人深入访谈 李奕霏摄)
畜牧业生产安全关系到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下,“粪发土强”团队直面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挑战,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确保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期望能为加速固碳减排、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