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和谐幸福美满西北

浏览:78183 次 发布时间:2024-11-07 16:10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2024年4月23日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发展目标,西北地区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包括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哈萨克族、土族、东乡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如何发挥好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塑文的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幸福美满西北。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赵兴虎

一、坚持民族为基地,守正创新探索活态传承模式。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如秦岭、祁连山、茶卡盐湖、沙坡头等自然旅游资源,为民族旅游的发展奠定了优质的自然基础。西北地区利用民族旅游方式织密织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政府、企业、社会、游客协同管理的长效机制。如西吉县是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人口大县,该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移风易俗、发展产业等方面与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各族群众从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等方面共同走向现代化。可见,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按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发展思路,推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守护好西北地区的生态资源、青山绿水、蓝天净土、草原森林、民族文化,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持久魅力,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西北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旅游发展新篇章。

二、坚持产品为关键,提质增效谋划优质文旅产品。以实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积极探索民族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文物等多部门多行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现有的文化设施、体育场馆设施、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设施、教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景区(点)的硬件设施,做好新型业态体系的软规划,用创意性的思维策划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民族研学、地质研学、科普研学、亲子研学等旅游活动。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创意化的发展理念和优化路径,实现对这一资源的活态传承目的,达到保护与开发双盈利的目的。如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将持续开展“非遗展演进景区”系列活动,通过“非遗+”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和旅游相融合,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做活民族旅游市场,综合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双重举措,创意化实现民族旅游资源的“活”态传承和“火”起来。

三、坚持文创为驱动,多元拓展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深度挖掘西北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塑造西北地区民族旅游的特色形象,丰富和拓展民族旅游品牌内涵,充分涵盖地方文化元素,呈现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品牌形象。精准定位西北地区的客源市场,实施“线上+线下”“传统媒介+现代媒介”等多种形式的营销体系和多维创新。创意化开发出西北民族地区的文创产品,通过产品的区域联动,拓展客源市场,实现线路型、区域型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的整合打造和复合型产品体系的构建,实现民族文创产品的差异性、综合化和体系性的特征。持续强化西部大开发建设,以民族旅游活动做“热”西部旅游,多元支撑“引客入西”,保持西北地区民族旅游市场的热度,实现西北地区民族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品牌化,助推国际化民族旅游品牌建设。

四、坚持综合为保障,建设和谐幸福美满西北。西北地区利用生态资源基地优势,但是其发展基础较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优质化供给与高质量旅游产品的供给仍有较大的差距,通过点状式的民族旅游产品体系与美丽乡村、A级旅游景区、停车场等旅游产品衔接建设现场,构建民族美、处处景、人人享的民族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建设美丽西北,提供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目的地,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考虑生态二、坚持产品为关键,提质增效谋划优质文旅产品。以实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积极探索民族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文物等多部门多行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现有的文化设施、体育场馆设施、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设施、教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景区(点)的硬件设施,做好新型业态体系的软规划,用创意性的思维策划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民族研学、地质研学、科普研学、亲子研学等旅游活动。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创意化的发展理念和优化路径,实现对这一资源的活态传承目的,达到保护与开发双盈利的目的。如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将持续开展“非遗展演进景区”系列活动,通过“非遗+”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和旅游相融合,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游客提,助力和谐幸福美满的西北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现。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赵兴虎

编辑:臧秀娟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和谐幸福美满西北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