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肃南公安探索“双语”移动调解化解基层矛盾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李志鹏)近年来,甘肃肃南县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创新推出“双语”移动调解室,充分发挥民辅警“双语”调解优势,用当地民族语言进行沟通,拉进与裕固族群众之间的距离,形成多方调解合力,确保矛盾纠纷隐患止于萌芽、化解在基层。
心系群众“和”字贯始终
今年2月,肃南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接到一起警情,报警人在电话中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到:“警察同志,我把摩托车停到红湾市场边上,让别人碰坏了,你们给我查一下谁给我碰坏了。”处警民辅警很快找到了涉事车主,由于双方都是县城周边的裕固族牧民,双方对赔偿事项争执不休,处警民辅警通过裕固语与双方进行交流,最终平息了这场纷争,一起“小矛盾”在“双语”移动调解室中就地化解。
用当地民族语言与群众交流沟通更容易产生共鸣,达到“言尽其意”的效果。为此,肃南县公安局创新成立“双语”移动调解室,从全局挖掘精通裕固族语言、熟知法规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的民辅警充实到“双语”移动调解室,借助裕固族语言的互通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讲本地群众听得懂的话,评听得进去的理,用“双语”调解为裕固族群众答疑解惑、调处矛盾。
调解为先“快”字走在前
不久前,肃南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社区民辅警在辖区排查矛盾纠纷时了解到,裕禾小区有一起一起邻里纠纷,纠纷双方是居住在肃南县红湾寺镇的两户裕固族居民,两家长期因下水管道漏水的问题发生争执,今天又因楼上的噪声影响了楼下的休息选择了报警。城区派出所立即在涉事地点设置“双语”移动调解室,并组织双方当事人到现场进行调节。
调解过程中,城区派出所民辅警调查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用流利的裕固族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出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案,并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经过1小时的努力,当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发生矛盾纠纷,民辅警若能及时到现场调解,往往可以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我们成立‘双语’移动调解室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现场,从细微处着手推进诉源治理。”肃南县公安局负责人表示。该局通过前移服务端口,让裕固族、藏族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助推矛盾纠纷就地调解、就地化解。
警民联动“稳”字固长远
“阿娜,这个事情是我不对,我不应该怪你,你也是为孩子好···”在红湾寺镇裕兴社区的李某某家中,原本沉闷压抑的气氛终于被打破,汉族儿媳妇李某某破涕而笑,裕固族婆婆安某某脸上也有了笑容。安某某与李某某长期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分歧,家中经常发生“婆媳大战”,既影响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也给邻里之间造成了困扰。肃南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在走访入户中了解到该情况,将社区网格员、志愿者邀请进“双语”移动调解室,“婆媳”矛盾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消散。为使调解工作更贴近群众,城区派出所健全“双语”调解机制,让志愿者、网格员、律师、退休老干部等走进“双语调解室”,让“双语”移动调解室更趋一体化、多元化、专业化,把问题隐患解决在升级前,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双语”移动调解室不仅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诠释,也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肃南县公安局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16余起,有效防止了命案、伤害案件的发生。下一步,肃南县公安局将锚定“主防”职责,将“双语警务”推行至法治宣传、服务群众,奏响 “双语调解”、“双语宣传”、“双语服务”警务交响曲,将民族共同体刻画在最美“枫”警线上,全力守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安肃南”。(供图:肃南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