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通讯员 陈诗帆 孙锦旺)春节假期后,随着青岛海域渔业活动逐渐恢复正常,保障渔船和渔民的安全是首要任务。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紧抓渔业行业复工复产窗口期,围绕“开工第一课、隐患排查整治、交叉执法检查、渔船动态监管”等工作重点,紧锣密鼓调度辖区渔业主管部门进行全要素强化和全方位查缺补弱,努力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为辖区渔船渔民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上好开工第一课
上好开工第一课。为做好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青岛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春节前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方案,调度辖区渔业主管部门会同辖区海警、海事、海岸警察、红十字会及沿海镇街相关力量开展渔业领域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培训活动,采取“线上+线下”、“镇村合办”、渔企(单位)组织、观看视频警示教育等形式,组织船东船长船员学习安全生产知识、航行和操作规范、应急处理与预案等内容,详细介绍恶劣天气防范、商渔船防碰撞等安全要点,叮嘱渔民严格遵守渔业安全生产规定,切实提高渔船民的海上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防范渔船复工复产期间安全事故发生。1月份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渔业安全领域“开工第一课”培训28次,培训人员1600余人,发放渔业安全手册等宣传材料2000余份。
发放渔业安全手册等宣传材料
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制定印发全市渔业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标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要求,结合先期部署的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冬日安澜”行动,周密组织船、港、人“过筛子”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整改提升。沿海各区市执法力量深入渔港码头和渔村,对渔船安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查看救生、消防、通讯、导航等关键设备是否齐全有效,确保渔船适航。同时,对船员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杜绝无证上岗,保证船员适任。对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第一时间责令船东船长进行整改,做到隐患不消除不出海。1月份以来,共计检查渔船、渔港等渔业生产经营单位827家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06项,查处渔业违规案件14件。
排查安全隐患
开展交叉执法检查。2月13日至14日,由胶州市海洋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风险排查暨“冬日安澜”交叉执法检查(春节后首次),抽调区市八名骨干组成交叉执法组到即墨区、崂山区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交叉执法检查,行动期间,执法人员先后实地检查了七沟、栲栳、沙子口及南姜等6处渔港码头,查看了渔港防汛防台、消防救生及防污染设施设备配备情况,调取查阅渔船进出港报告登记和渔港安全管理等台账资料,并在沙子口渔港开展复工复产安全宣传教育。累计巡查点验港区停泊渔船320余艘,登检抽查渔船20艘,排查隐患问题22项,当场反馈督促属地整改落实。同时,春节假期结束后根据海况气象特点,持续调度中国渔政37601、37602、37619及中国海监4043四艘执法船到辖区传统作业渔区开展联合交叉执法巡查,严厉打击渔船违规捕捞、擅自关闭通导设备及套号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累计查获违规作业渔船6艘。
严格渔船动态监管。组织辖区渔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领导带班和重大突发事件1小时内信息报送要求,落实每日“零报告”制度,每日调度渔船出海情况,严格督促出海渔船落实“双编”生产制度。针对大风降温天气,及时下发提醒警示,要求辖区加强与气象预警部门协作,及时传递预警信息,严格落实大风召回有关规定,指导渔船科学避风避险,及时做好防范部署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全时船位监测和动态监管有关要求,对出海作业渔船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上报船斗分离、终端离线、船舶轨迹异常等情况,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对长期异地停靠(作业)等重点渔船常态调度,始终能保持联络畅通。加大进出港报告和登记检查力度,督促渔船依托“青船E码通”落实进出港报告制度,推进渔港依托省厅综合管控系统落实进出港登记制度,严格落实船籍港主体责任和停靠港口码头属地监管责任。
下一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持续加大海上、港上、岸上执法监管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开展高频次、高密度巡查检查,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为渔船渔民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助力辖区渔业生产平稳有序开展。
(来源: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编辑: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