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通讯员 陈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青岛市市南区坚持在以产兴城上纵深推进,将数字经济放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聚力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
聚链成群 汇聚蓬勃发展动能
聚链集群,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过去一年,市南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关于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部署有关要求,出台青岛市首个数字经济扶持政策、全省首个元宇宙政策,制定《市南区数字经济产业链群“1+4”行动方案》,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软件、集成电路、元宇宙4个核心赛道,打造数字经济特色产业体系,入选全省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创新服务机构数量分别占全市的17%、40%。规上互联网、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速11.1%,连续13个季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全链条梯度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市南区以“企航在市南 益企创未来”品牌为抓手,完善“引育并重、育字为实”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6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实现翻番,获评山东省瞪羚企业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全市21%。
产城融合 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
市南区的数字经济蓝图,点燃了数字产业化喷涌的火花。市南区是青岛市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的摇篮,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青岛美迪康数字工程有限公司深耕医疗信息化领域20余年,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锻造新质生产力,研发形成消化内镜专业的AI辅助诊疗产品,助力医学领域精准诊疗,目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
“我们已经与国内多家著名三甲医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内镜医师团队分批标注大量消化内镜图像,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建模,实现对检查过程和病灶识别的辅助,提高早癌发现率。”公司总经理冯健告诉记者。
2024年,市南区数字经济业务辐射至全省、全国、全球的占比分别为80%、67.9%、13.2%,累计为企业提供数字创意、教育医疗、城市更新等产业转型、市场拓展场景1000余个。
目前,高端软件名品数量居全市前列,累计培育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22个,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占全市比重16.7%。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大数据产业名品名企数量全市第1,“三优两重”项目134个,总量占全市1/3以上。打造XR元宇宙电竞馆、建设海洋元宇宙、历史街区元宇宙,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升级。
产业载体 突出全域一体化
坚实的产业载体支撑,是数字经济茁壮成长的沃土。市南区聚力打造创新活力园区,统筹全域空间利用,建设全域无界创新产业园,引导园区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过去一年,市南区加强园内外资源深度对接合作,加速骨干企业平台化转型赋能,挖掘数据资源、打造核心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园、元宇宙产业创新园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41.2%,新落地项目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两园区服务业营收72亿元,同比增长15.7%。中联·云芯、云智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促进各园区间互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加快布局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实现“万兆到楼、千兆到户”,全区5G基站密度、宽带用户下载速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提升数字经济能级,进一步推动实数融合、智能化改造,抢抓低空经济、空天信息、具身科技等产业赛道,全面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青岛市市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袁丽秋说。
来源:青岛市市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