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甘肃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臧秀娟 摄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3月20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张掖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勇发布有关情况,甘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赵新福,高台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武汉章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下辖1区5县,常住人口110.46万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张掖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勇
张掖市副市长刘勇讲,过去一年张掖市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深入实施“四强”行动、扎实做好“五量”文章,在护生态、稳增长、惠民生、抓改革、防风险上持续发力,全市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8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5%。具体讲: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促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实施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34个,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建成运营。实施林草湿地生态修复项目43项305.1万亩,义务植树350万株。综合治理沙化土地92.7万亩。出台全省首个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连续25年完成黑河分水国家战略任务,成功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六县区全部建成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空气质量连续9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连续6年排名全国前列。率先在全省完成造林碳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预售,2个生态产品机制实现案例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做法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临泽县以沙治沙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五批)】,张掖“娃娃菜”获得全省首个农产品碳标签认证。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持续拓展农业发展“六个空间”,采取28项措施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玉米制种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亿元,绿色蔬菜、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以“强工业”行动牵引构建“363”特色工业发展体系,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1户、为历年最多。新能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分别达550万千瓦、95.3万千瓦,“绿电”装机占比达77.6%、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六个对标国际化”【对标国际化塑造文旅品牌、对标国际化打造文旅精品、对标国际化夯实基础支撑、对标国际化优化服务品质、对标国际化深化开放合作、对标国际化提升治理能力】,七彩丹霞景区荣登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百强榜,丹霞文旅公司成为全省首家“新三板”挂牌文旅企业,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415.45万人次、旅游花费306.73亿元,分别增长12.92%、45.16%。
我们坚持铆足干劲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进“三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8项,智鑫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京东5G零碳智能物流产业园等441项新签约入库项目实现“落地即开工”。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42.96亿元,新续建各类项目487项,完成投资316.6亿元,盘道山、皇城抽蓄电站和张掖火电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兰张三四线铁路张武段开工建设,G213元白二级、S315花草滩至焉支山等公路建成通车,临泽县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民乐县“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入选交通运输部道路客运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加力建设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建成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9个,甘州区县城商业体系建设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我们坚持区域协调促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积极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一高地四区”项目113项,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1626户,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土坯房整治等3814户,高台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防返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75.3%,位列全省第2,入选全国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市。实施城建项目113项,改造老旧小区99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1595套、公共租赁住房773套,普查认定历史建筑45处,荣获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之美丽宜业之城。扎实推进强县域行动,甘州获评202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临泽、肃南获评“先进县”,张掖经开区获评全省开发区建设发展先进集体。
我们坚持深化改革优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大。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1户、专精特新企业5户。争取国家和省级试点14个,谋划实施9个领域125项改革任务。深化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168个市级试点村村均收入52.3万元。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市县区“甘快办”和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全部建成,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按期办结率、满意率分别达到100%、97.6%。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首创首成,连续三年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2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我们坚持全力以赴惠民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更加均衡。全市新增公办园位学位9250个,高考综合录取率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培黎职业学院被确定为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工匠学院。高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率全省第1。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新增城镇就业2.01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28.66万人。发放救助资金5.5亿元,保障困难群众14.7万人次。累计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万户,临泽县入选“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国联动示范县。创新实施生态警务、旅游警务、产业警务和“千里河西大联防”行动,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双下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刘勇讲,下一步,张掖市将着眼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扬优聚势、锻长补短、固强补弱、突出特色,强化综合能源、现代种业、文化旅游三大支撑,促进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三大转型,提升项目带动、消费扩容、改革赋能三大动能,守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安全稳定三条底线,加力建设“一屏三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加速追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张掖实际、彰显张掖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主要是持之以恒加强生态保护,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升级,精准高效开展招商引资,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提振,统筹协调推进城乡融合,有力有效深化改革开放,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甘州区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玉米制种产业是甘州区特色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赋予张掖建设全国玉米制种“两基地、两中心”的使命任务,在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年产玉米种子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县域杂交玉米制种基地。
甘州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赵新福讲,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既是国家所需、未来所向,也是甘州所能、群众所盼,我们将聚力建设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两基地两中心”,全力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一是把基地建设好。近年来,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制种基地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服务社会化“五化”水平,已建成核心种源扩繁基地10万亩,连片15亩以上、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制种基地35万亩。近年来,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制种基地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服务社会化“五化”水平,已建成核心种源扩繁基地10万亩,连片15亩以上、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制种基地35万亩,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将持续推进玉米制种基地“五化”建设,深入实施制种基地集约化提升工程。围绕生产标准化,严格落实制种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单产水平和种子质量,2025年玉米种子发芽率和纯度分别达到95%、98%;围绕全程机械化,提升玉米播种、去雄、收穗、扒皮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2025年玉米制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以上;二是把企业服务好。全区现有玉米制种企业51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5家、规上企业13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0家。三是把品牌打造好。“张掖玉米种子”是国内唯一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品牌价值达192.38亿元。我们将深入实施种子加工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建设改造扒皮、脱粒、烘干、精选、包衣、包装生产线。四是把园区运营好。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有7户国家阵型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已建成和在建加工生产线14条,玉米种子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研发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制种企业合作机制,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努力在育种研发方面实现突破。
高台县深挖红色资源 厚植绿色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据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近年来,高台县围绕“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目标,深挖红色资源、厚植绿色优势、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台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武汉章在记者提问中讲,高台县将紧紧围绕省委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工作部署,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建设,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名城”、聚力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一是夯实红色教育“主阵地”。深入实施红色文化精品、红色教育强基、红色精神铸魂、红色基因引领“四大工程”,内外联动探索建立干部培训联盟,以研学培训、党性教育带动红色旅游发展。二是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快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创建,大力实施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等项目,持续完善“一馆一院”基础设施,打造红色景观核心带。三是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推进九头胡杨林景区改造提升,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户外探险等业态深度融合,构建以红色为引领的“1+N”多业共生、多元融合文旅产业新格局,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高台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出了乡村建设“三联四保”融资模式、集体经济改革“东联模式”、土地改革“一户一片田”模式等好的经验做法。下一步,高台县将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农村和谐稳定三条底线,突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物理、技术、加工转化、资源价值衍生、市场化品牌化、深化改革“六个空间”,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