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近日,青岛市召开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议,会上发布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强调部署。4月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有关情况,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袁海波,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邢东亮,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市场配置促进和综合规划处处长 罗浩,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运输管理部部长董金星,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主任刘泉维出席吹风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建设方案》出台背景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2024年5月,总书记亲临视察,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完善省内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提升济南、青岛中欧班列集结能力”等,为做好交通运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12月,为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建设再提速再提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正式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细化涉及青岛市事项的落实方案,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青岛力量。《建设方案》是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是细化落实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及省方案有关部署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抓手,为青岛市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聚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建设方案》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3月27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议上公开发布。《建设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的是,突出青岛优势、引领行业发展、强调多元融合,描绘了青岛交通运输发展蓝图,首次系统性谋划交通强国青岛方案新体系,明确提出“369”战略路径;首次战略性布局未来十年青岛交通新场景,以交通运输新场景为牵引,加快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规模化、网络化落地;首次整体性建设城市内外交通联动新格局,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标志着青岛交通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建设方案》主要内容
《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引领工程、组织保障等方面内容。
(一)明确目标要求。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为总目标,推动青岛交通现代化水平走在山东乃至全国前列。到2027年,初步建成开放互联、便捷顺畅、智慧创新、绿色生态、安全可靠、治理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标杆。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基本实现青岛都市圈1小时联通、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构建高效快货物流圈,基本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运输服务、智慧绿色、安全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交通强国全国标杆。
(二)构建“369”建设体系。打造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新质生产力发展、转型升级“三大样板”,推进先行区建设“六大任务”,实施“九大工程”,建立重点项目库。
一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先行区。实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建设等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一流港口,建成全球航空资源配置战略节点,路网规模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
二是创建宜居幸福的现代公交都市先行区。实施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工程,构建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到2035年,全面提升青岛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进一步确立公共交通在青岛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公交出行需要,建成国内一流的公交都市。
三是构建现代高效物流体系先行区。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青岛国际枢纽港建设等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更好服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打造东西主轴贯通、陆海双向辐射的枢纽联动开放平台,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
四是打造交通智慧引领和科技创新先行区。实施干线路网标杆建设、“四好农村路”青岛样板建设等工程。以场景牵引推动数字技术与交通的融合,积极打造交通产业新引擎,构筑多源开放的智慧交通新生态格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农村公路设施、技术、管理、服务达到全国一流。
五是发展集约生态低碳绿色交通先行区。实施交通跨界融合发展工程,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推广应用,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交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到2035年,交通与产业、新能源、低空经济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低碳、零碳港区等设施规模全国领先,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
六是构建安全韧性和协同高效交通先行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构建分层次的交通应急预案体系。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协同高效的交通规范化治理体系。
(三)组织保障。要充分发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工作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和责任落实。要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持,推动综合交通建设与国土空间、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政策措施、规划一体衔接。要发挥专项债等政府性资金和“航链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运用市场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重大交通项目顺利落地。要注重舆论宣传、经验推广和典型引领,积极争取国家、省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改革试点等方面给予支持。
下步工作安排
推动青岛先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牢“一盘棋”意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协同配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上求突破,抓重点、固强项、补短板,畅通陆海双向通道,加快推动青岛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转型。在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上求突破,坚持客货并举,进一步完善联通全球的设施保障和航空网络,力争实现航空枢纽能级提升。在构建高质量公铁交通网络上求突破,完善铁路网布局,积极谋划更多铁路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升公路供给能力,高标准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上求突破,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铁骨干作用,促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对照群众期盼,不断提升公共交通便捷度和吸引力。在强化交通与相关产业协同联动上求突破,大力培育“交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力争在智能网联、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交旅融合等重点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在推动交通绿色智慧安全发展上求突破。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构建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铁路、智慧民航等交通运输“新基建”网络,将绿色理念、前沿技术、安全要求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打造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
为抓好《建设方案》贯彻落实,下一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求,贯彻落实全市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议精神,以“项目推进落实年”和“青岛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为契机,积极抢抓新一轮国家政策“机遇期”和“窗口期”,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基层党建网记者:城运控股集团作为城市公交的主力军,在打造多层次公共交通出行系统、动态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及小型公交推广应用等方面有哪些工作措施?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运输管理部部长董金星:
感谢您的提问并感谢您对公共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青岛城运控股集团自2020年组建成立以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深化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青岛市城市轨道和常规公交两网融合规划方案》,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指引,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在2023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地面公交服务评价研究报告》中,城运集团位居新一线城市类综合评价第一名。截至目前,市区已累计新开公交线路52条、调整213条,消除公交盲区157个,线网重复系数由3.11降为2.83,建成区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衔接地铁公交线路254条,实现对主城区范围内6条地铁线、107座地铁站点全覆盖,协同比例提至81.9%。下一步,在打造多层次公共交通出行系统、动态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等方面拟采取以下工作举措:
一、持续构建公共交通出行系统。集团将在持续优化线网、打造特色线路、提升适老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等多个维度发力,进一步完善“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四级公交服务网络体系,在换乘枢纽、居民聚集区、重点商圈等区域增设接驳线路,实现公交、地铁运力的相互补充与衔接。同时,将加大“斜向式”、“鱼骨式”线路布设力度,以更加便捷市民出行、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合理规划线网布局,进一步完善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
二、持续推动两网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公交和地铁网络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信息融合,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慧模型等技术,对客流走向进行特征分析和需求预测,推进运力的精准调配和两网的融合运营。另外,集团将通过“加减乘除”的举措,整合既有公交资源,减少重复线路,增加微循环,填补薄弱区域,优化运营模式、加密班次、强化设施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市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三、持续加快运营服务模式创新。围绕全市提振消费工作部署和旅游强市建设,深化打造公交+夜经济、公交+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创新打造响应式公交、预约式公交、微循环、跨线联运、通勤和通学等特色服务模式,以及“一线一策”的个性化服务来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提高整体运力资源投入的有效性,使乘客的出行由供给侧向需求侧转换。
四、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完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东、西、南、北四大公交区域调度中心建设,形成全市主城区公交运营一张网的管控布局,通过精准感知站点客流的变化,动态调整优化公交线网、车型配置及发车频次,使公交调度和运营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另外,再报告一下小型公交车辆推广应用及成本测算对比情况:近年来集团车辆更新主要以中小型车辆为主。其中,6米级小车型创造了青岛公交车“最短”纪录,具有小、活、快等显著特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宝宝巴士”。该批车辆在购置、运营、全周期等成本节约方面,及舒适便利、节能减排、效率提升等效益方面均成效明显,更好满足了地铁接驳、社区微循环等营运多样化需求。经测算,该类车型每车每年运营总成本约为3万元,较8米级纯电动可节约成本20%左右,较10米级纯电动可节约30%左右,较12米级纯电动可节约40%左右。该类车型引进体现了我市对国家“双碳”战略及省、市“四减四增”等工作要求的扎实推进,也符合我市绿色出行的发展理念。下一步,集团将结合国家“两新”政策,继续推广中小型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使用,为市民提供更加环保、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我们深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对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重要性,城运控股集团将通过“线网优化—两网融合—智慧赋能—服务延伸”的全链条布局,构建起以地面公交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生态,为创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贡献力量。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