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洒满塞上湖城,银川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连日来,笔者途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路,只见银川牙管家口腔办公楼一抹清新的绿色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银川牙管家口腔医生王冰和团队会诊口腔患者病案,目光中流露出医者特有的坚定与温情。
时光回溯至二十年前那个炎热的夏日,年仅九岁的王冰第一次目睹奶奶佩戴假牙进食时的窘迫场景。那副老式假牙在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显得格外突兀,每次取戴都需费尽力气。记忆中的画面随着奶奶布满老年斑的手在瓷盘上敲击出的清脆声响而愈发清晰。这份深刻的记忆如同一颗种子,悄然埋入心底。
2008年,王冰从宁夏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踏入国龙医院,开启了长达十三年的临床诊疗生涯。“每天看着患者们重绽笑容的模样,便觉得那些年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然而,最令他遗憾的,却是始终未能为奶奶镶上一副让她舒心使用的假牙。
“与其等待需求,不如主动创造价值。”2021年,已在行业内深耕十余年的王冰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职创办银川牙管家口腔连锁。这个决定源于他日常诊疗中的深刻观察:“许多患者直到牙痛难忍才前来就医,这表明基层口腔健康服务存在明显的缺口。”创业之初,王冰便确立了“专业为本,服务至诚”的核心理念。“我们要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与被关爱。”王冰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的同时,王冰的团队将大量精力投入公益事业。每周六上午的“爱心牙医”志愿服务,已成为银川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交通枢纽站,他们为日均奔波12小时的驾驶员免费检查牙周状况;在建筑工地,为安全帽下黝黑的工友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在福利院,孩子们围坐在特意设计的卡通治疗椅上,不再害怕看牙……作为“石榴籽”党建联盟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王冰带领团队创新打造了“移动口腔医院”模式。
三年来,他们的义诊足迹遍布女子监狱、养老院、戒毒所等特殊场所。“给服刑人员讲解口腔保健知识时,我特意准备了印有励志语录的牙刷。”王冰坦言,“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改造。”
针对退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牙管家推出了“荣光护齿计划”:凭退役证享受全年基础诊疗八五折优惠,老兵专属种植牙绿色通道,定期组织军地口腔健康交流活动。“这些曾经保家卫国的战士,更应该守护好自己的健康长城。”这项举措实施两年来,已服务退役军人500余人次。家住银川市兴庆区的张奶奶因半口牙齿缺失,长期只能吃软烂食物,面颊凹陷显老态。去年在牙管家接受全口义齿修复后,不仅恢复了正常咀嚼,还重拾啃苹果、吃牛排的快乐。“现在看老姐妹们跳广场舞,我的体质也好了,能陪着整场活动,心里别提多敞亮了!”复查时张奶奶的笑容里满是自信。
站在四周年的里程碑前,王冰的眼中闪烁着更大的愿景。他正着手构建“家庭—社区—医院”三级预防网络:通过智能牙刷的大数据分析市民口腔健康状况,联合社区开展“健康口腔进万家”活动,依托连锁门店建立口腔健康管理档案,“我们的目标不是单纯治病,而是让更多人学会科学护齿。”抚摸着办公桌上珍藏的老照片,王冰的思绪再次飘向那个夏日的午后。如今,牙管家的服务手册扉页上,始终印着奶奶常说的一句话:“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这或许就是王冰选择这条道路最温暖的注脚——用专业与情怀,让更多人绽放健康笑容。
王冰的匠心之路,不仅体现在他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更在于他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常说:“口腔健康不仅仅是牙齿的问题,它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心理健康。”在银川牙管家口腔的诊疗室里,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初次问诊到后续跟踪,王冰和他的团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让牙管家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
在王冰的带领下,银川牙管家口腔不仅是一家医疗机构,更成为推动银川市口腔健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建立特色的线上面诊的特色诊疗方式,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为患者提供方便,他们定期举办口腔健康讲座,向市民普及护齿知识;与学校合作,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活动;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实用的护齿技巧。这些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更多人受益于科学的护齿方法。
王冰的匠心之路还在继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守初心”的真谛。从那个目睹奶奶佩戴假牙窘迫的少年,到如今为千家万户守护口腔健康的医生,王冰始终不忘初心,用专业与情怀书写着属于他的口腔健康守护者之路。他的故事,不仅是对口腔健康的执着追求,更是一份对生命、对生活的深情告白。(席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