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献县韩村镇侯陵屯村一片繁忙景象——村庄东侧新硬化的水泥路直通麦田,南侧有工人们正加紧进行肉鸭养殖基地的场地硬化。这个曾经因产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而发展滞后的村庄,在沧州市发改委下沉工作队的帮扶下,正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蹚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业破题开新局
“乡村振兴,关键要找准产业‘造血’的突破口!”驻侯陵屯村工作队队长张军介绍,自2024年1月入驻后,工作队在沧州市发改委党组部署、分管领导全程跟进下,将破解产业短板作为首要任务,走访了13个政府部门、7家企业,召开了6场村民座谈会,精准锁定“传统种植收益低、集体经济薄弱”的发展瓶颈。
在派出单位统筹协调下,工作队发挥职能优势,瞄准县域农业产业化布局,最终促成投资2100万元的河北乐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肉鸭养殖项目的落地。该项目占地190亩,设计年出栏肉鸭100万~200万只,预计年产值最高达6000万元,产品将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种养结合、产销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攻坚克难促落地 利益联结惠民生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工作队化身“攻坚队”,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完成土地性质调查,联动环保部门提前介入环评指导,并在该村创新推进“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首期94.5亩土地流转协议签订,让28户村民一次性获得3年租金,总计30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打工有薪金,将来还能学技术自己养鸭。”村民余国强(化名)算起这笔“经济账”后笑容满面。项目建成后,不仅每年可为县财政增加不低于50万元租金收入,还将提供肉鸭养殖、饲料、毛鸭运输等3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发展订单养殖,形成全产业链辐射效应。
多维赋能强根基 长效帮扶显担当
产业项目的落地撬动了乡村整体发展。工作队同步推进“硬件提升+科技赋能”,争取道路硬化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8000平方米村道;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田间授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协调建设蔬菜大棚,打造多元化产业格局。在派出单位“全链条”帮扶机制支持下,侯陵屯村已形成“特色养殖保增收、基础建设惠民生、科技服务强根基”的振兴新图景。“我们将持续做好项目跟踪服务,让产业‘活水’真正润泽乡村。”工作队队员指着正在建设的养殖鸭舍说,“预计6月投产,届时将成为献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
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共赢”,随着肉鸭养殖基地的投产渐近,侯陵屯村的振兴之路愈发清晰可期,工作队以产业振兴为起点,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通讯员:张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