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讯(通讯员 杜晓颖 李敏 )“过去法律意识没现在强,做买卖都靠一张账单,经常出现‘烂账’的情况,现在农户、种子企业的法律意识都越来越强了,依法解决问题也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江苏省海安乐顺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今年以来,白甸镇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靠得近、叫得应、来得快、帮得上”的优势,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深入法治体检,助力民营经济“轻装快跑”。
精准把脉需求,当好企业“护航员”
要想真正帮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首先要知道企业的发展难点痛点在哪里。近期白甸镇结合“亲商助企大走访”活动,编制中小微企业法治需求调查表,全面排摸辖区内经营困难多、矛盾纠纷多、未聘用法律顾问的“两多一无”企业,对企业生产销售、合同履行风险、劳动人事等情况做全面了解。在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针对有服务需求的小微企业建立“名录库”,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全周期“法治体检”,对发现的法律问题、制度隐患开具靶向性“法律良方”,从专业角度提出合规应对措施或合理性建议,实现法律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转变。目前已对8家机械加工类、4家化纤类和6家材料类小微企业进行全周期“法治体检”,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4条,以点对点、面对面的形式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聚合专业力量,当好助农“智囊团”
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白甸镇有效整合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专职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密切关注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深入海安飞逸家庭农场、冬艺家庭农场、乐顺米厂和金粉农资经营部等部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宣传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日常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与经营主体负责人当面交流、实地勘察、问卷访查等方式开展“法治体检”,全面了解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和运行管理情况,针对春耕生产中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农资采购协议漏洞等突出问题,现场对合同签订进行指导、提示保留交易凭证,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以法治力量护航农业生产,确保农事顺利、春耕无忧。
聚焦急难愁盼,当好商户“店小二”
“合同正式签订以后可以口头协商更改吗?”“年中大促期间加班加点,加班费能用调休来补偿吗?”为有效提升个体工商户的法治意识,助力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白甸镇根据行业特点,将个体工商户分为服务业、餐饮业、金融业等七大类,组织“法治体检”服务团主动上门提供服务,面向不同类型行业提供订单式精准化普法,提高个体工商户依法维权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建立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与个体工商户“结对式”服务模式,帮助个体工商户解答生产经营中常见的租金、税费、社保等法律问题,协助解决其遇到的买卖纠纷、民间借贷、合同履行等问题,引导个体工商户依法诚信。今年以来,共集中走访个体工商户32家,提供专业法律指引23项,精准叩问个体工商户需求,提升个体工商户法律服务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