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斌 通讯员: 冯健驰)在波光粼粼的象山半岛西南隅,浙江泗洲头镇犹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山海之间,闪耀着独特的魅力。这里山海相依,生态绝佳,森林覆盖率近 70%,拥有“华东第一岩”灵岩山、“天然氧吧”白仙山、蟹钳港万亩生态湿地等丰富自然资源。近年来,泗洲头镇锚定“山海谐动 齐美共富”目标,以革新场景、焕新动能、创新机制为笔,书写农旅融合、共富先行的壮美篇章,五一假期将至,该镇精心筹备“文旅大餐”,以全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泗洲头镇)
山海资源赋能,户外运动热潮涌动
省级5A景区镇——泗洲头镇依托独特的山海资源,紧扣“山海探险户外运动”定位,将自然禀赋转化为文旅动能。东海灵岩景区作为核心,凭借“灵岩天梯”、悬崖溜索,、玻璃水滑等山野极限运动项目,年均吸引游客超 30 万人次,带动周边新增就业岗位 600 余个。今年五一,景区再度升级,举办“潮音西海岸乐动泗洲头山野音乐市集”首度登场,预计吸引游客上万人。
(东海灵岩景区)
民宿集群升级,乡土风情留住游客
民宿经济是泗洲头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墩岙村作为省金3A景区村,省级民宿集聚村,通过“民宿+农产品+研学基地”模式,大力发展培训经济,实现户均增收 13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6 万元。今年,墩岙村联合专业公司升级“,推出“云稻这里来”户外休闲基地,泗洲头镇五一期间预定率已超 90%。“梅陇阁”“二月别居”等特色民宿品牌,凭借独特景观与在地文化体验,入选浙江省“银宿级”民宿名录,年均入住率超 80%。
(梅陇阁三号)
(乡村治理学院)
农旅深度融合,土特产变身共富钥匙
泗洲头镇以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当地“小黄皮”土豆因淀粉含量高、口感粉糯闻名,亩产达 2000 公斤,亩均效益超万元,2025年泗洲头镇即将建成象山泗洲头土豆产业发展中心,进一步凝练泗洲头土豆品牌价值,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象山秋红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 135 户村民种植甜瓜和土豆,户均年收入突破 10 万元,低收入农户全面脱贫。2024 年,泗洲头土豆与“红美人”柑橘共同入选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品牌价值突破 30 亿元。五一前夕,合作社推出“土豆宴”农耕体验项目,游客可参与种植、烹饪全流程,单日预约量已破百人。
(泗洲头土豆)
(杨梅驿站)
贝母产业则为乡村经济注入“健康基因”。镇里联合科研机构建设浙八味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推广贝母、三叶青等道地药材种植,并打造顶亲旅居康养度假村,推动“药旅融合”。2025 年,贝母种植面积预计达 1000 亩,年产值将超千万元。五一期间,游客可前往田间地头,体验采摘土豆、柑橘等农产品的乐趣,还能购买优质农产品作为伴手礼。
(贝母基地)
节庆 IP 与数字治理,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泗洲头镇以节庆为媒,擦亮农旅品牌。新春市集、“杨梅节”、“土豆节”等活动年均吸引游客超 10 万人次。2025 年春节,“过大年赶‘泗’集”市集汇聚非遗技艺、乡土美食和民俗表演,5 万游客涌入老街,外籍留学生与村民共跳腰鼓舞、体验竹根雕,让传统年味焕发国际范。
(“二七”市集)
数字化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慧引擎”。镇内建成“智治平台”,整合党建、文旅、公共服务等功能,实现村民住房、民宿预订、景点导览“一码通办”。线上“村民说事”2.0 版实时响应群众需求,将服务窗口延伸至“家门口”。五一假期,游客可通过小程序轻松规划行程,便捷预订民宿和景点门票,还能在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旅游资讯。
深化“三个新”,绘就共富长卷
“五一不仅是旅游旺季,更是检验共富成果的窗口。”泗洲头镇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泗洲头镇将深化“三个新”战略:革新场景,建设土豆产业发展中心与现代种鹅产业园,打造“2+X”现代种业强镇,以大户外健康为主题争创省级运动休闲小镇;焕新动能,推动本土企业技改升级,延伸大鹏土豆、杨梅等产业链条,加速重大项目投资放量;创新机制,迭代“大灵南”片区组团发展模式,试点“乡村振兴土地超市”,盘活闲置农房和集体用地,深化农旅、体旅、康旅融合。
从山海之间的户外运动到阡陌田间的农耕体验,从深夜食堂的烟火气到星空下的村歌悠扬,泗洲头镇正以山海为卷、以创新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共富新篇。这个五一,泗洲头镇已做好充分准备,向世界展示“绿水青山”如何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