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华诞,恰是风华正茂,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那么,在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发生了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兰州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踏上了新时代的征程。近日,记者采访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曾在老三届插队知青,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在老市长的笔下的我们更深一步了解兰州,探寻城市文化底蕴和内在价值。
寻找兰州的价值
兰州,坐落国之中心,具有桥梁、纽带、辐射、中心、带动的优势,地缘战略十分重要,即便它的经济还不发达。开放包容,朴实厚道,为人真诚,文化自信的优秀品格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
一百多年前,兰州一派荒芜苍凉景象,只有“千古黄河一道桥”兰州浮桥,为什么能引进外国技术在黄河上建起一座铁桥,成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地处祖国西北内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什么要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将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9个省(区),为何最美丽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在兰州,荣获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中国最大的也是发行量最多的杂志《读者》,为什么出在经济落后信息封闭的西北兰州?
敦煌艺术与丝路文化是民族瑰宝,能表现这一文化题材最经典的舞剧为什么都出在兰州?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离不开一碗面,为什么最好吃的中华第一面在兰州,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中式快餐走向世界的代表?
兰州狭长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城市发展空间非常有限陷入僵局,为何在碧桂园首进青白石后被打破?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中国政府合作,为什么把全球唯一的“联合国国际太阳能中心”落户兰州?
兰州曾经是卫星看不到的城市,如今蓝天越来越多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靠什么?
兰州为何能成为美国知名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院2020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排名第一的殊荣?
兰州为什么能荣获由国际旅游联合会推出的,2021“艾里缇斯”颁奖盛典上,“最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奖项?
今天,这些话题被称作,兰州现象,兰州精神,兰州模式,兰州故事。即:《文化》现象,《绿色》精神,《蓝天》模式,《黄河》故事。响亮回答了从一个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的城市到一个生态黄河、绿色兰州、 特色文化的城市。兰州靠什么,兰州做了什么?
100年,历尽沧桑、穷乡僻壤的兰州,在中国共产党扛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投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滚滚洪流中迎来了生机。
70年,新中国成立的兰州从一个荒凉的西北小城以开放包容的心念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工业城市。
40年,改革开放的兰州创造了丝绸之路重镇的辉煌,展現给中国的是一个西北地区现代化大城市。
20年,西部大开发的兰州最大的变化是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
10年,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兰州最大的成就是成为绿色发展典范,提升了经济增长,新区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开发、城市北拓取得突破,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
因素
推动和支撑兰州发展的都有哪些因素?让我们透过兰州现象,寻找兰州的价值,就会发现,兰州存在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方很多,最直观的是开放基因强大和文化底气十足。
一、关于开放基因强大
开放是兰州的天然基因。作为移民城市,开放与包容是兰州历史与现实最鲜明的气质。从最初有历史记载的几万人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化大都市,兰州的人口经过了古代、近代和建国初期几次大的迁徒,形成了如今的413万人口规模和人口类型。不同民族、不同方言、不同身份的人和谐地生活在一块儿。正是移民的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兰州这座城市发达的商业文明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形成了移民城市特有的文明形态。
我们从今天还能看到的表现出中印文化合流的建筑风格白塔山的白塔,德国人设计建造的西洋式黄河铁桥,美国人出资、英国人建的甘肃第一所西医医院:博德恩医院(今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木楼),苏式风格的兰州饭店,还有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带来的“密露瓜”种子,即现在的白兰瓜。以及七十年代和日本、意大利及澳大利亚联合大会战兴建的“引大入秦工程”, 都体现出兰州兼容并蓄、博才众长的城市品格。开放包容的兰州,不断学习、引进和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和先进技术。
人们不会忘记,五十年代,10万支兰大军为建设兰州做出的杰出贡献。上海的一批商业、服务业迁来兰州支援这里的建设,都是享有盛誉的品牌商店。如:信大祥绸布店、王荣康西服店、泰昌公司百货、红花女子时装店、远东绒线店、凤凰照相馆、恒昌照相材料行、国联照相馆、龙象照相馆、培琪西服店、 悦宾楼京菜馆、同华楼菜馆、大中华徽菜馆、立达西菜社、上海糕团店等。
又有援兰资金和随资金来兰的股东,为当地兴建了一批服务业,包括建兰饭店,定西南路、建兰路、钟家河三个综合市场,红光、健康、幸福三个浴池,登记、国际、文龙理发店,意姆登洗染店等。在搬迁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同时,一批上海工业企业到兰州落户。主要有胶鞋厂、搪瓷厂、热水瓶厂、墨水厂、佛慈制药厂、美高皮鞋厂、玻璃厂、仪表厂、衬衫厂、印刷厂、德顺锁厂、皮革厂,还有一些服装、鞋帽、皮件加工厂社等,填补了兰州日用工业品生产的空白。同时,上海动员了一大批业务人员,技术工人,并从社会上招收了一批素质好的约数千人,补充兰州各有关行业的需要。其中“上海老师”是在我们的童年中留下的最为亲切的记忆。
这个时期,建设队伍从四面八方云集兰州,工业企业迅速发展,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科技文教项目开始兴建,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建国初期的24万增加到50万,他们为兰州的经济繁荣做出了永载史册、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建成的兰州东部综合批发市场,作为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重点工程,是兰州首家全封闭、全天候大型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吸引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5000多户国营、集体、私营和个体经销商设点经营,成为西北地区服装、小商品最大的室内批发市场。再看看家居市场、装修市场、陶瓷市场、中药材交易市场、海鲜市场,乃至水果蔬菜市场,哪一个不都是外地人在经营。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己居家在兰州,成为新一代兰州人。
如今兰州城市群的发展不同寻常,从中心城市到兰州新区,从榆中生态创新城再到青白石城市北拓的崛起,还有兰白都市圈、兰西城市群的崛起。发挥兰州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正朝着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方向加速推进。
可以预料,随着西北地区的交通发生的变化,兰州城市群的发展,组团之间通道的连通,无疑将进一步拉近兰州与西宁,兰州与西安、银川西北内陆城市群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范围包括甘肃省的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及整个河西走廊。让兰州以更具活力、更加自信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关于文化底气十足
兰州有赖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创造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就是文化自信的底气十足。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是经过千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产生形成,并以文化的形式提升彰显,以独特的外形和内涵给人以视觉感受与切身体会。加之兰州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了兰州的地域特色。如果没有这些特色,兰州就不成其为兰州。
在甘肃省博物馆珍藏有清代的一件绘画作品——《金城揽胜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也能最完整地反映出明清时期的兰州城貌形象的实证资料。让我们领略了兰州“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的古风胜景,也使我们感受到了近代文明的脉搏。
这幅画以写实的手法,在一片淡烟古墨中,对当时兰州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城郭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翔实的描绘。近可见黄河浩浩荡荡,稍远有城池依山傍水、巍峨矗立、房屋鳞次栉比,又可见远处山峦起伏、古刹错落。皋兰山脉的树木葱郁、五泉园林的殿阁峻峨、湍急奔流的黄河尽收眼底。河面上的镇远浮桥,两侧的白塔和木塔寺隔岸相望。兰州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当时标志性的建筑,如镇远浮桥、握桥、肃王府等,此图有精心展现。省政府前面的花坛,当时还是陕甘总督府辕门的所在地,东西南三面挂着笔力苍劲的大匾——东面书“节制三秦”,点明陕西也归此管辖;西面书“怀柔西域”,囊括西边广袤国土;南面则书“文武宪纲”,劝勉官员要遵守法令,尽忠国事。三面牌匾,吞吐出宏大的气魄。从中可以窥见明清两代社会的进步、主流社会的文化导向、生活情趣等内容。
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兰州是一个十分典雅的园林小城,在城中修建了许多庙宇、佛塔、寺院等。半城佛寺,半城园林,处处绿丛掩映。有不少官府园林,还有更多的私家园林。形形色色的大小园林从兰州城里一直点缀到城外郊区。利用山泉、地势、果园造园,景致别具一格。这些园林名胜和古建筑物为兰州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兰州的祖先是很争气的,自古得华夏之脉之浩瀚厚泽,时有文化名人脱颖而出。马世焘,字鲁平,清咸丰乙卯科举人,操行高洁,绩学能文。陕甘学政戴兰芬案临兰州,鲁平以“古取一名入泮”,年方十七,受到戴兰芬赏识,对这位富有才学的兰州士子,倍加鼓励。左宗棠读完马世焘著述后,赞不绝口,“大匠之门,宜无曲材也。”要极力保荐,为马世焘婉拒。左宗棠越加钦佩他的为人,撰联书赠:“钟鼎山林各天性,风流儒雅是吾师”以表达倾慕之情。同治间,河湟事变,兰州大吏议办房捐,筹集政务费用,百姓不堪其扰。马世焘不畏权贵,正色谏阻:“疮痍未起,若复剥削,民何以堪?”使百姓稍得喘息。同治五年(1866),兰州被围,百姓惶惶不可终日。马世焘深夜缒城而出,说服围兵,罢围而去,百姓获免生灵涂炭。事后,同治帝御书赐“意气可嘉”匾额,予以褒扬;议叙五品衔,铨四川绵竹知县。马世焘生性恬淡,不去做官,不离开家乡,勤于训迪,授徒讲学,培育后进者。以他的成就、德望为一乡民。他的价值不在职所,而在乡土!正由于此,兰州文风兴盛,品位高尚。城市文化精彩呈现,也绝不是偶然的。追寻兰州名人遗踪,兰州走出不少文化名人,如:黄谏、段坚、段续、朱克敏、彭泽、张维、吴可读、刘尔炘、马福祥、范振绪、赵元贞、黄文中等。
先说说兰州的书院。清代兰州在西北地区拥有最多的书院,人才辈出。不仅出进士,出举人,也出刚直不阿为官清廉的好官员,如邹应龙、安维峻等谏官,他们是为国家,为民族,“以命拼一疏”的铁汉。在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城市有儒学,乡村有社学和义学。从州到县还有乡设置有多所书院,如,兰山书院、五泉书院、求古书院、皋兰书院、青城书院、容思学院、增秀书院、正业书院、六德书院、寿山书院等。前有一批老夫子主讲兰山书院,后有秦维岳、卢政、马世焘、吴可读、张照南、张国常'、马中律、王作枢、黄积厚等,或进士、或举人出任山长。他们品高学粹,堪为后世楷模,桃李满兰山,筑起兰州的文化根基,引领着兰州社会的发展,代表着兰州的风气和文化。
再说说兰州的历史文化景观。比如,西秦国国都遗址—榆中勇士城、庄严寺、普照寺、木塔寺、金城关、肃本淳化阁帖、禹王碑、肃王府、兴隆山云龙桥、城隍庙、连城鲁土司衙门、红城感恩寺、三台阁、白塔山、五泉山、金天观、白衣寺塔、白云观、青城古民居、河口古镇,什川古梨园、兴隆山成吉思汗陵、沙井驿与候马亭、文溯阁《四库全书》、甘肃举院、高氏祠堂,还有白马浪的故事、九州台与大禹治水、伏龙坪的传说、落雁之乡十八滩、愉中七十二营、明肃王十一墓,林则徐与朱克敏、张大千与范振绪,黄河边的水车、雷滩河的水磨,以及称得上是建桥史上一次技术革命的雷坛河握桥等等。
还要说说老地名、老街坊,是最能勾起兰州人乡愁的历史文化记忆。《重修皋兰县志》记载的兰州地名就有数百条,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在沿用。除了众多以“路”、“巷”、“门”的地名外,还有不少独特的老地名、老街名妙趣横生。比如,一只船、水磨沟、井儿街、闵家桥、中山林、曹家厅、西城壕、东校场、土门墩、五里铺、山字石、红山根、小西湖、骚泥泉、徐家湾、绣河沿、黄家园、宁卧庄、庙滩子、盐场堡、朝阳村、安宁堡、穆柯寨、接驾嘴、甘草店、贡马井,以及王堡堡城等。这些老地名传承演绎着兰州历史发展的沧桑,如果深度挖掘这些老地名背后的故事,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布置在老街坊地标环境醒目的位置,让经过的居民或游客“扫一扫“、就可以发现兰州社区有许多人文之美。当唤起了这份记忆的时候,也就唤起了责任。
不得不说兰州碑林,是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流萤先生创新地域文化,为兰州增添的一处胜景。碑林主体建筑草圣阁,被称之为兰州黄鹤楼,与金城关相连,与塔影河声相伴。壮美雄姿,妙不可言!在碑林镌刻诗文墨迹者,诸如张芝、梁鹄、索靖、李世民、李白、彭泽、胡缵宗、杨继盛、邹应龙、王了望、邢澍、张澍、唐琏、朱克敏、安维峻、马福祥、刘尔炘等,或九五之尊,或文臣武将、或诗人墨客,皆金城英才。殊可珍贵者,《淳化阁帖》、秦汉简牍与敦煌写经,皆甘肃文化瑰宝。兰州碑林的珍贵之处在于,不仅要保护利用好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也要做好建设性的事。兰州碑林不论是建筑、设计、安排,包括它的内容,从古代到近代,收集留下了许多墨迹,不光在甘肃,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是相当有品位的。兰州善待祖国文化遗产的创新精神,让看过的老先生们出乎意料,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与黄河相邻的大型主题公园“龙源”,是兰州文化建设的又一个创新。以王国文先生独特的形神兼备的汉字书法“龙”为胎,成功地把平面书法变成立体铜雕。龙字铜雕高达24.6米,如巨龙腾空,屹立在黄河北岸,给人带来振奋和吉祥。围绕主题雕塑,辅以龙文化内涵的景观,如龙文、龙诗、龙图腾、龙字书法、龙成语、龙生九子等,全面揭示了中华悠久的龙文化。成为中国第一个“龙”主题公园,对“龙图腾”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宏扬可谓首屈一指。
一座城市,一种情怀。兰州城的温暖与精彩之处,有着永不磨灭的记忆。那种历史的风情与文化的传承,才是真正的迷人。 白塔山、中山桥、金城关、黄河母亲、碑林、龙源、水车园、文溯阁、皋兰文庙、生命之源、体育公园、湿地公园、亲水平台等,锦绣般的园林景点布设在黄河两岸,相映生辉。兰州城市的最大成功就是将这些原有的文化“元素”去“塑造”提升、突出彰显,并恰当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成为兰州不可缺少的要素,充满了温情和诗意的祥和。
兰州美食众多,夜市经济繁荣。在《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单中,兰州就有城关区、皋兰县2地入选。兰州牛肉面协会会长马利民荣膺中国经济十大匠心人物。兰州人平时生活当中饮食方面是非常的看重,尤其是喜欢吃各种面食,主要用心在怎么吃好的问题,是很讲究的。不仅仅是一碗牛肉面,还有不少手工技巧做的精致有味的特色面食。比如,拉条子、长饭、节节子、臊子面、碎饭、酸汤面、卤面、凉面、干拌、搅团、浆水面、搓鱼子、猫耳子、炮仗子、拨鱼子、雀儿舌头、糜面疙瘩、扁豆面、炒面片和各种汤面片。一碗碗美味的面食,体现出兰州人对生活的热爱,让生活过的舒坦惬意。兰州人对味道的记忆是最近的,也是最强的,甜醅子、灰豆子、热冬果、鸡蛋牛奶醪糟、酿皮子等这些特色小吃,你只要吸一口,就是兰州的味道。
如今,兰州特色美食已经走出去,走向世界。兰州牛肉面已落户美国、日本、意大利、非洲等多个国家,作为食材地道、味鲜佳美的兰州牛肉面充满了文化精彩和乐趣。兰州伊兰集团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尓本等城市开办的“嗨!1915兰州牛肉面”受到了在澳居住世界各地方游人的欢迎,每天都是排着长队等待用餐。餐厅有各种兰州小吃,5D全息投影开启餐厅新潮流,环境设计突出彩陶文化,敦煌文化,场景化的氛围让吃饭本身有了更多的互动。为使兰州特色美食保证品质,伊兰不搞加盟店,在国外就搞直营店,兰州作为培训总部,使兰州的美食文化真正体现匠心精神。在国外发抖音,介绍兰州的特色美食已经有66万人观看。
兰州人不仅会生活,而且是有智慧,有情怀的生活。“不断升华城市定位的理念创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规划原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建市思想,致力追求惟我独有的特色环境。”这些都是兰州始终坚持的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优质思想。“南北两山抓绿化,黄河两岸搞文化”,充分开发山水城的美学价值,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兰州让人能领略到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亲近感、融和感。兰州的亲和力是真实的,以善良的情怀和博爱的心胸为依托,在人与人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特殊秉赋和素养。要记住,兰州地域特色文化中的四个关键词:“丝绸之路、生态黄河、绿色兰州、自然人文”。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取代的,独特的自然地理与地域文化资源,这些要素为兰州城市文化景观规划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
兰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兰州有诗心、有气量,珍视友情,汲取勇气。对正在发展的新事物充满兴趣,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知道未来,懂得人生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人、教育、环境和饮食,这四个条件越优厚,就会越幸福。兰州城市的气质是精致的,既古老又时尚,有兰州的文化,有黄河的灵魂,有南北两山的精神,也是兰州城市精神很好的体现。看兰州城,看城里面的人,都有自己的风采,神情。兰州是个让人贴近诗意生活的地方,是能够给人长精神的一座城市。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国内最佳的避暑城市。在这里生活能让你慢下来,戒除浮躁,回归本质,让生活简单。慢下来,人可以过得很幸福。随着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自然界中的异常现象频频发生,兰州还是最安全的城市。哪也不去,就呆在兰州,此地无忧,吉祥兰州。
特色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的兰州文化,有其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是兰州最宝贵的地域文化。
地缘兰州、黄河兰州、丝路兰州、山水兰州,文化兰州、工业兰州都是它的前世今生。其中,地缘兰州是由地理缘由产生的大众喜欢的特别的地缘文化,包括地缘位置、生存空间、自然资源、历史发展、文化表现等等。
大西北兰州,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黄河水、黄土地孕育出了朴实厚道的各族人民,兰州人充满憨厚的包容性,最有吸引力;兰州城充满情义的人文关怀,最具亲和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兰州的文化就是憨厚文化,朴实厚道,为人真诚。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喜欢兰州,始于黄河,敬于人文,合于性格,久于包容,终于善良 。
黄河是兰州人的家。兰州地处黄河上游,黄河初成时期的婉约有着特别的风韵。黄河穿城而过,其线型,其流量,其景观,其作用都远远大于国内其他河流对于城市的比重。在构成城市特色面貌的要素中,兰州黄河曲流水体是最具吸引力和最具魅力的。因为兰州黄河有着最适宜的视觉尺度,眼睛是视觉的窗口,从有关研究中可以看出,最适合人眼大量信息处理的距离是300米。兰州市区的黄河水面宽度大致在300米左右的范围内。这为观赏黄河两岸的景观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尺度。行人在眺望河对岸时,大小各色建筑尽收眼底。感觉上有开阔的视觉空间,整体上有延伸的视觉长廊,对景上黄河两岸相互呼应,借景上南北两山供捧奉和。黄河两岸数十个公园和百里长廊相连,成为全国城市最长最美的绿色长廊,每一处园林都有通达传统文化的不同风格,是绝妙的游憩境域。作为兰州最壮美景观的标志,承载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传奇故事。在黄河沿岸众多景观中最为优美的当属黄河母亲雕塑,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黄河母亲和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兰州下大力建设高质量黄河生态环境,实现黄河安澜、追求高质量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精心打造动与静的山水画巻的同时,也在尽情享受着山水之乐。
文化是兰州人的魂。驰名世界的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兰州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兰州的文化不仅仅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还是一种开放包容、追求进步,面向未来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更演进为一种山水兰州、绿色兰州、人文兰州的文化。再到今天创新一个生态优先,黄河景观,人文关怀,追求特色的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延续历史,传承文明,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文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风起云涌之时,兰州城市文化进入了创造性时代,随着黄河风情线一批经典文化景区相继建成,呈现出的精气神,己与这座城市紧密相伴。
城市是兰州人的情。说起“兰州城市”,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值得称道:一个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问题,它包含理念、艺术、教育、生态、人文、个性等;一个是城市管理中的效益问题,它包含科学、定位、规划、设计、建设、环境等。在这两个方面兰州人已经站在了认识的前沿,进行了创新实践,因为是支撑城市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为全国最长的绿色生态河景观走廊,精品读物《读者》成为中国最美期刊,“最受海外机构用户青睐的中国期刊发行排行”第一名,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西出阳光》《大梦敦煌》饮誉祖国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新建成的《简牍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也是数量最多的简牍馆。建设文化兰州的雨露滋润着市民的思想和人心,在培养文化自信,提升生存境界的必由之路上走出了精彩。
价值
兰州向何处去?兰州已经不同寻常,是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坐落国之中心,其地缘的重要性在于,居中的位置势必具有带动的走势,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正如孙中山曾念念不忘的,“中国的国都,须建在兰州”。亦如清总结历史,认为西北战略中心,只有兰州具备座中六连的核心地位,具有怀柔西域稳定藏疆,节制三秦联通巴蜀的特殊功能。
兰州的价值在于,历史文化优势,大西北的人文价值与精神价值。是一个遵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现代人传播人类共同文明与进步,使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精神价值的西部现代化大都市。
兰州的价值在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节点和战略链接。从兰州直抵中欧中亚的列车,驾起了一座联系国内、连通欧亚的货运铁路大通道,兰州至西亚的国际物流“空中通道”已经打通。兰州明显区位优势,已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
兰州的价值在于,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兰州新区将进入提质扩面新阶段,大规模开拓城市新空间,建设新生态,打造“陇中河套平原”,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兰州的价值还在于,作为西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人口流动的特征与作用,对于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是最能优先推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实施就业战略”,实现整体统一和有效互动的地区。
兰州的价值还在于,是融合了世界文明的地方。季羡林先生曾谈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己成体系、影响深远的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再没有第二个了。兰州是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成为文明融合最好的城市,让世界上唯一的“四大文明体系汇流之地”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其最杰出的普遍性价值中为世界做出贡献。
兰州的价值还在于,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大量雪山融水的注入,黄河上游人均水资源呈上涨趋势,这不仅已经开始改善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环境生态,而且对于传统的欠发达地区环境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忽视。未来兰州将现江南风景,其宜人气候、开放文化、繁荣经贸将吸引更多人口迁移至兰州居住。
面向未来,兰州需要做的事很多,最为紧迫同时又影响深远的问题,应该还是教育和科研。最为关键的是 “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成了兰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建设国家战略考量着人才优势,兰州把“文风兴盛,品位高尚”的传统美德发挥到极致。兰州拥有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4所,在校大学生52万人,省会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占所在城市常住人口比重兰州高居全国榜首。兰州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近1200多家,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中上游水平。
兰州将依托高校和大院大所集中的优势,推进特色优势领域科技创新。建设一批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科研基地,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加强开放创新合作,打造区域特色创新高地,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兰州在深切研究、学习、体现,朝着全面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努力奋斗。
兰州在科学谋划、创新、实践,不断开创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兰州人的智慧,都蕴藏于希望与等待之中。
兰州最有底气打造文化强国的兰州样板,最有希望建设成为黄河兰州国家文化公园,最有可能建成世界独具风格的文化景观生态河城市。在西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西部地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这就是兰州,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地印证着兰州人的优秀品格。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恰逢兰州成为“中国表现最佳的城市”和“最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时,“龙源”城势必将带着2000多年的兰州记忆,腾空而起,再次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文/马琦明,曾任兰州市副市长,甘肃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甘肃省政府参事;图片由兰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基层党建工作委员会 臧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