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马台乡,被誉为芽茶之乡,是“临沧最大的芽茶基地”,这里的茶俗称“大黄芽”。近年来,在中央、省级和本地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5.6万亩,芽茶面积3.28万亩。作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马台芽茶早已告别“摘茶叶、卖茶叶”的原始发展阶段,走向了“三产融合、蝶变升级”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加的新跨越。
一产“搭台” 芽茶树变身致富林。春夏时节,马台乡清河村村民陆永顺开始忙碌起来。“看着这漫山的芽茶树,打心眼里高兴,这是我的致富林啊!每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今年我还要多种一点芽茶。”望着迎风摇曳的芽茶,陆永顺信心满满。他说,在马台,芽茶是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2021年,芽茶更是给他带来15万元的收入。马台乡抓住全区新发展格局下茶产业发展机遇,坚持绿色有机发展主线,加强茶园标准化改造提升,着力提升茶叶产业绿色化水平,芽茶产业成为了马台农户真正的“绿色银行”。为高质量培育芽茶,马台借助省公安厅定点帮扶机遇,实行整乡推进芽茶嫁接改良,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的方式给予鼓励,2016年来,完成低效茶园改造1.67万亩,补助资金达769万元,累计完成3.28万亩。同时,制定印发《马台乡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马台乡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各行政村、各茶叶企业、协会、乡属各站所(中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确保到2025年实现全乡茶园有机化。累计投入资金470万元,安装太阳能杀虫灯445盏、设置杀虫板18万片、发放有机肥430吨、发放割草机补助477台、种植覆阴树3.2万株。全乡芽茶资源总量和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芽茶产业发展,已经让马台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产“提质” 为增收致富添保障。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坚持从基地到企业再到市场都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牢牢抓好“全链条”生态管理。村党支部将生态茶园建设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与辖区所有茶农、茶企业签订承诺书500余份,建立违规使用农药“黑榜”制度,构建“村党总支监督、企业指导、茶农分户实施”的茶园管理模式,加强对茶园用药、用肥和除草等投入品管理,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价值链;积极抢抓定点帮扶机遇,与全河村、平掌村联合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建成标准化芽茶加工厂,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要求,加强对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条件、生产加工过程管理、生产加工人员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与迫溯等,实行有机、生态、无公害加工模式,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也有力助推了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加工示范带初具雏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村集体、农户、企业“三方联动”,杜绝掺杂掺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串通操控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打造良好的销售生态环境,每年共获得25万村集体经济收入,茶叶加工厂每年获得利润50万元以上,农户人均增收达3500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受益,进一步打造供应链。
“产业发展得好,全靠产业‘链’得牢。近年来,马台把芽茶精深加工方向,通过提升绿色高效加工与有机茶园认证,推进芽茶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有力推动了芽茶制作加工业的发展。”马台乡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全乡有各类茶叶制作加工企业20余家,去年全乡茶叶生产总值1.5亿元,其中芽茶产值1.17亿元,产量3250吨,亩产值达4500元,亩产量达125公斤。
三产“增效” 为乡村振兴增动能。初夏时节,在马台乡的芽茶示范基地里,抬眼望去,新覆盖的黄土松软平整,芽茶树迎风摇曳,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这片点上成荫、线上成景、面上成林的芽茶生态园成了百姓们的新晋旅游观光“打卡地”。按照茶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马台乡借助红色文化教育与绿色旅游体验的双轮驱动模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旅游体验有机结合,并轨打造设计一条途径生态茶叶基地、烈士陵园、乡史馆、甜竹笋示范基地、马台渡口等“红+绿”的文化旅游体验线路,为前来体验的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红色文化、绿色观光的双重体验,让消费者开车入园能畅通,观赏茶园走栈道,入园自采摘,出园近加工,呈现出赏茶景、品美茶、话农事、享民俗、记乡愁的动人场面,实现茶园清洁、优美、生态、和谐,产村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推动茶园基地“景区化”,进一步打响芽茶这张靓丽的“绿色名片”。同时,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利用红色教育创新为生态产业赋能,让红色文化以生态农产品为载体广泛传播,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发展相融共生、共同成长,形成整体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让百姓更加富裕。
颗颗芽茶,缕缕飘香;步步美景,处处醉人。通过党建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马台芽茶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未来,也定会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书写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精彩篇章。(云南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 陈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