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世界上肆虐了三年,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整个世界格局也在疫情面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秉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根基,进行了全社会的动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集体自觉配合下,在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付出下,挽救了无数生命,取得了世界上最亮眼的抗疫成绩,也为全世界树立了抗疫的样板,也实证了“四个自信”的先进科学性和伟大力量性。
随着疫情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我国的抗疫政策也在摸索中进行着动态的科学调整,体现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求实效”的基本方针。广大人民群众,也在抗疫中获得了战胜病毒的丰富经验,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在新冠病毒变异过程中,在其致死性明显下降的形势下,“变阳”也成为了整个抗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智慧而自信的中国人民也以“科学”“幽默”的乐观主义精神,让自己的生命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历练。这不仅仅是对疾病与健康的专业认识的提升,也是生命免疫力的实际提高,更是运用中华文化和中医思想与方法和借着与疫情的斗智斗勇提升生命的科学性认知、治疗与康复的专业性方法、心理意志性历练和进一步强大生命力的重要的契机。
正值“变阳”现象频发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变阳”带给生命的重要启示,也成了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基于中华哲学智慧对“变阳”现象的思考
拥有五千年优秀文化积淀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变迁中保持着持续的蓬勃生机,就在于其“哲学素养”的助力。众所周知,能够从重大事件中获得系统优化能力的思维,一定是哲学高度的智慧思维。一个能够进行这种智慧思维的民族,也一定是优秀的民族。反之,人生之大亏,就在于投入很大、付出很多,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或者收获。更为严重的是,经历了付出沉重代价的重大事件,却只是收获了最肤浅的经验甚至是错误的经验。
从中华文化智慧的角度来看,疫情就是人们在现实的奔波劳碌中,导致“正气受扰”“阳气波动”“真气受损”所产生的身体系统的波动。而抗疫和借疫强身的关键也在于“正气稳固”“阳气充足”“真气运行”。
二、对“变阳”的生物学效果不能过分乐观,务必与生命“阳气”的提振关联在一起
生物学“变阳”所产生的积极正面结果,往往是“抗原刺激抗体的产生”。但生物科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当“抗原性偏弱”加上“变异速度加快”时,“变阳”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这次以新冠病毒作为“抗原”所引起的“变阳”,并不能简单视为抗击疫情的系统效果,对此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理性。如果说致死率下降和传播性增强的病毒新变株是一个生命的“支点”,那它能够“撬动”的生命“阳气”系统才是“减少真气损耗”的关键所在。若是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就将失去一次重大的领悟生命规律和强大自身的历史机遇。
三、抗疫是健康的教育:阴阳平衡是基础,守住正气是关键。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文化及其瑰宝中医智慧,护佑着无数华夏儿女战胜了一次次的疾病威胁,这是用历史和生命实证过的生命科学。在这一问题上,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来看待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华文化和中医的巨大作用。
中华文化既简又繁,“简”在能从哲学的思维高度洞察事物的本质规律,“繁”在能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演绎出具体的、系统的应对方法。
中华文化与中医的经典《内经》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健康之本质就是生命之“阳气”、心智之“正气”与外部之“阴邪之气”的较量,而生命之“正阳”则是自成一体的“阴阳太极之气”的动态平衡,如此才不会给外部阴邪之气侵害身体的机会,才能守住“真气”的正常运行。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生不息,也恰恰证明了“心中正气与命中阳气”的起伏变化与疾病和健康的变换节奏的一致性。
毫无疑问,俗事劳顿,必然引起正气与阳气的波动,这也正是健康管理的核心抓手。因此,每一次疾病的发生也都是一次健康的鲜活教育。正因为如此,在经历了三年艰苦抗疫的斗争之后,能够深刻认识疾病与健康的规律,方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健康、生命与人生的智慧。
四、正气是根,阳气是本,病邪是标,借疫强身是智慧。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与保障。反之,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人体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心智聪慧,心神就能保持内在的稳定,正气就不会被扰动,阳气才能保持充足,外显于人的神态就形成了所谓“神定气足,心明眼亮”的健康态。因此,生命之健康,需要我们在奔波忙碌中持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智慧,避免扰动心神不稳。中华文化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仁者无忧,仁者无惧”,正是养生命正气的基本法则。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就能气血充沛,卫气固密,充满乐观,即使有外邪的侵袭,也不易发病。《黄帝内经》为我们养心神的正气提供了基本的原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就是要养阳蓄精。饮食寒热要平衡,凉温混吃,更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变化,选取对治的食物,加上适当的运动,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
中华文化向来就有“敬畏自然,敬畏规律”的文明传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当然,人类也是宇宙自然环境的一个分子,与天地自然和谐才能与天地共生。《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开宗明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紧接着又点明了生命衰竭的原因:“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原因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中华文明,距今几千年的生命智慧,如今读起来,又犹如昨日圣人志谆谆教诲。
(作者:齐善鸿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医世家,学医出身,曾任南开大学医院院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