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是高粱最惧怕的两大“天敌”,今年上半年持续40多天水涝,下半年持续60多天干旱,长岗镇茅坡村55岁的张攀池还没有遇见过,他家种植的30多亩高粱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不是推行‘高标准农田’和‘八化’标准化生产,今年的高粱损失将是很大的,旱能灌、涝能排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旱涝问题”,长岗镇农办主任杨庆会感慨万千。
“面对多年不遇的水涝和干旱,茅坡村今年高粱收入在10万以上的有100户左右,约占高粱种植户的三分之一,这源于基础设施设备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健全配套,战胜自然的故事在这里改写”,老支书杨智春自信地说。
你侬我侬两相依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省份的贵州,500亩就称为的坝区山区仁怀,坝区高标准农田内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也许就是山地公园省的农业传奇!
中国经济百强县市第13位,西部百强县市第4位,贵州经济第1位,贵州最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县级市,处于高光时刻的仁怀,决策层始终保持了戒骄戒躁的冷静。
长期积淀的工农业剪刀差和城乡不对称基尼系数现象,仁怀决策层深知“木桶理论”的重要性。
茅台酒品质,是源于原料、环境、气候、工艺等综合因素高度融合的结晶。离开茅台,酿不出茅台酒,离开仁怀本地糯高粱,也酿不出茅台酒,这是1958年至1970年国家主导的异地试验得出的结论。
补齐短板,就必须在农业上着手,而仁怀与茅台之间,高粱基地建设就是切合点,“厂市同心、共同发展”是仁怀市与茅台集团的高度融合。
茅台酒核心产区15平方公里,仁怀市地域1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68万亩。山地多坝地少、海拔高差大、纵横切割深,这是仁怀地形地貌难以逾越的现状。
在山区仁怀的地块推行“坝区”基地建设,实施“八化”生产标准,必然会付出资金“代价”的,这让茅台集团和仁怀市政府下了“血本”。
从上世纪80年代仁怀推行本地糯高粱“北种南移”工程以来,就在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到高粱基地建设,而有限的资金投入和巨额的基地建设资金需求,犹如杯水车薪治标而不能治本。
“仁怀离不开茅台,茅台离不开仁怀”,两者之间你侬我侬,心心相依。从2019年开始,分两批次实施高粱高标准基地建设,茅台集团与仁怀市共同出资5.4亿元,两批次共打造4.19万亩高标准农田。
从今年开始,厂市双再将共同出资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5万亩。50万亩高标准农田在此起航,这里没有休止符,只有勤学笃行,不断上下求索。
在茅坡基地,推行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利化、机械化和品牌化“八化”。无人机、收割机、拖拉机、大型旋耕机、小型旋耕机、大型烘干机、小型烘干机、移栽机、播种机、水窖、喷水设施、排涝渠、冷链设备、储存高粱仓库、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监控设施设备等一应俱全。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仁怀高粱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发展之路,147个高粱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万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000多户。今年30万亩订单高粱,按照亩产500斤,每斤5.6元计算,产值达8.4亿元。
加减乘除一亩三
仁怀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564.49亿元,而一产36.44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值为2.33:71.64:26.03,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破解?
在有限的一亩三分地里,如何算好加减乘除的农民增收账,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全市68万亩耕地,能挤出种植高粱的土地,就只有极限的50万亩,而这50万亩“金土地”,仁怀市已经通过南京国环进行了有机地块认证,50万亩,寸土必争,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夏季高粱、秋季蔬菜,这个大季与小季的时差,在轮作时差上找茬口,在盘活土地存量的基础上,做好“高粱+蔬菜”这篇增量文章。
今年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810万元,在高标准农田基地,在高粱采收后,种植蔬菜5万亩,其中豌豆尖40000亩,榨菜10000亩,种子和肥料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另外每亩还有300元的种植补助。
仁怀大大小小的酒厂有近千家,加上酒的上下游产业,解决就业人数在10万人左右,市委政府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村致富带头人,实行土地流转发展“高粱+蔬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市域内二三产业转移。
茅坡村种植豌豆尖4000亩,垄川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10多种农机设备,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就凭高粱和蔬菜,合作社每年交村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青山拥抱乡村,洋房错落有致,基地郁郁葱葱,老村支书杨智春用加减乘除的方法,诠释了该村经济发展的动因。
该村订单种植5500亩高粱收入1540万元,通过种植豌豆,每亩产1200斤豌豆尖蔬菜,每斤2.5元,全村4000亩可收入12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减少了在家种地人口,外出务工600多人,每人按每年4万元计算,务工收入2400万元;在家养殖业和季节性务工收入500万元;全村年总收入约6140万元,除以全村总人口2390多人,人均年收入23500多元。
茅坝镇雄丰村农民李回忠,60多岁,家里土地不多,按照他的话说,年龄大了外出务工没人要,三个孩子,一个在茅台镇民营企业酿酒,一个在仁怀城里卖酒,一个在贵阳经商,他除了在家零星种地之余,在基地里务工,平时150元一天,大忙季节200元一天,每年在基地里可争1.5万元左右。
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高粱+蔬菜”,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域内有效转移,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这是仁怀探索一条解决“三农”问题“加减乘除”的有效方程式。
为谁辛苦为谁甜
在仁怀,除了河长制,还有一个坝长制,市乡村三级建立健全了坝区农业产业行政和技术团队负责制,每个高粱蔬菜产业坝区,从建设、生产、销售,都推行坝长负责制。
为指导好“高粱+蔬菜”基地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和乡镇组建技术团队蹲点技术指导。
在各乡镇蔬菜基地,经常看到市乡农技干部忙得不亦乐乎,在大坝镇簸箕坝2000亩蔬菜基地,农办主任刘小燕向农民讲解豌豆尖采摘事宜。在五马镇三元村,农办主任王龙波向农民讲解种植技术。在茅坝镇安良村基地,农办主任王昌兴对农民讲解榨菜田间管理技术。
2014年市政府引进的香港东升农场,在五马投资7000多万元建1100多亩、楠木建500亩蔬菜基地,2020年,市政府支持的奖补资金就达100多万元,有机蔬菜远销粤港澳和上海。
茅坝镇穗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光跃,以每亩土地800元价格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高粱,高粱采收后,又育苗了榨菜。获得银行10万元贷款,政府投资新建了一个100和一个300立方米水池。
五马镇三元村4000亩豌豆基地,刻木农业有限公司以600——800元不等价格流转了800亩土地,通过“公司带大户”的形式,带动农户发展。
茅坝镇种植榨菜10000亩,在官院基地,有50多位群众对育苗进行大田移栽,仁怀市芥芥高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九龙指导群众进行有序生产,该公司投资50万元,实施榨菜育苗650亩,负责全镇榨菜生产、田间管理和销售工作。
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干部,除了指导乡镇发展蔬菜基地技术种植外,在品牌宣传、储存运输、市场销售等运筹谋划,到目前为止,10000亩榨菜基地与重庆涪陵榨菜公司签订了订单购销合同,东升农场和云南马龙区东哥蔬菜经营部,与仁怀签订了豌豆尖订单收购合同,农业农村局还在与本地酒业企业洽谈蔬菜销售事宜。
在大坝镇簸箕村“高粱+蔬菜”高标准农田基地,还有一系列的数控监测系统。
在仁怀农村坝区田间地头,常常见到各级行政领导和市乡技术干部指导农民有序生产的场景。
在农家小院,你还会看到茅台农商银行、贵州银行仁怀支行、江阴银行、蒙银银行等银行的信贷员,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贷款资金保证。贵州银行仁怀市支行副行长姚永进说:“大坝镇是我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示范镇,今年我行为大坝镇157农户、2户合作社和6户农业企业发放低息支农贷款6100多万元”。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茅台集团和市政府出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基地,政府还有种植补贴、高粱和蔬菜是订单生产,生产环节有农技技术干部指导,资金不足有银行贷款支持,我们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各级领导的一片苦心”,簸箕坝村支书刘玉洪胸有成竹地说。(贵州仁怀市农业农村局 杨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