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第四届甘肃省农业推介会在张掖正式启动,7月18日下午,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甘肃省作物学会、甘肃省农学会、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甘州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玉米种业产能提升创新论坛”为主题的大会在张掖召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天育主持大会,此次论坛是第四届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主题论坛。论坛旨在聚焦玉米种业产能提升,打造种业科技创新高地。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研讨交流,为破解省内玉米种业“卡脖子”难题,加快推进甘肃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邀请到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农林科学院赵春江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王天宇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邱法展教授,大北农集团玉米种业事业部总经理、北京丰度高科种业董事长王石先生出席并指导论坛活动。戴景瑞院士因事不能亲临论坛现场,但他在百忙之中为论坛发来了贺信,提出了推动玉米种业振兴的意见建议。赵春江等5名专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据获悉,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曹永生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兴文
甘肃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富荣
甘肃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 王宏斌
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副主任 孔杰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兰州市分行副行长 陶天舒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二级巡视员 张有祖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张建韬
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 李广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加登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委常委、副州长 张朝俊
酒泉市政协副主席 马德敏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国汉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马锟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吕和平
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安军
以及省科协、省作物学会理事单位、省农学会理事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参会代表和新闻媒体。
据了解,省科协对本次论坛和对省作物学会长期以来的给予大力的支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为省作物学会的挂靠单位,长期以来对省作物学会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论坛现场,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马锟副主席、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忠明院长分别作了致辞,对各位专家及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些重要论述,为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实际行动支撑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这次论坛会为什么要选在张掖举办,目的是将科技成果近距离输送到农业生产一线,更有利于成果的推介展示和转化。因为张掖地处“北纬38度”全球最佳农业产业带,境内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天然的绿色大农场和有机大牧场,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重要的粮油瓜菜生产和种子良繁基地。近年来,张掖立足独特资源禀赋,连续4年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位居全省第一,获评全国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市。
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园(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
玉米种业产能提升创新论坛在张掖举办,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出部署,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强科技”战略、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注重从成果的供给、输送、和应用三方面着手,推动提升科技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支撑乡村产业振兴。
今天邀请到各位专家,更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聚焦农业绿色发展,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会上,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吕和平宣读戴景瑞院士为本次论坛发来的贺信。戴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玉米遗传育种专家,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在世界上首次用细胞工程技术阐明C型不育性与专化感病性的关系,解决了C型不育系对C小种敏感的难题;育成中国第一代转基因抗虫玉米新品种,提出了玉米杂种优势与基因沉默有关的理论,构建了中国第一张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
在进入论坛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研究员在线上为大家作了题为《玉米种业数字化技术研究应用》的报告。赵春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农业信息技术专家,现任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院士长期从事现代信息科技与农业融合应用研究,在农业智能系统决策平台、数字农业天空地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精准农业农机北斗导航控制与智能作业装备、智慧农业温室测控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突破性成果,在全国近30个省市得到应用。近年来,农业前沿技术不断突破,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了新一代育种技术向机械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赵院士的精彩报告开启了大家对玉米种业产能提升全新的视野。通过推介会,使专家们更易发现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主战场上需要立项解决的重大问题,把科研与推广更好结合起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也发布题目是《西北玉米种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报告,薛吉全教授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陕西杨凌分中心主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薛老师长期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种资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育成陕单系列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国审品种6个。育成的陕单609连续3年在同一地块实现亩产稳定超过1400公斤的高产纪录,已成为陕西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陕单650入选了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深挖种质资源、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科技支撑玉米种业自立自强,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薛教授的报告为全省玉米种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
华中农业大学邱法展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玉米分子设计育种:应用与思考》,邱法展教授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杰出青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邱老师主要从事玉米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及分子设计育种工作,克隆了多个控制玉米产量、抗逆性等性状的重要基因,构建了高通量基因型检测体系及活体单倍体-群体改良-全基因组选择体系,近5年主持育成玉米品种5个,获得授权专利10项,取得的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在作物品种实现多基因聚合改良,要依靠重要性状形成机制的深入解析,要依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和多基因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对于培育创制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新基因和新种质、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应用推动种业振兴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北京丰度高科种业王石董事长作报告,他的题目是《联合振兴,玉米先行》,王石先生是大北农集团玉米种业事业部总经理, 2017年创立北京丰度高科种业,带领公司成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AAA级种企信用企业、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及北京市科协企业创新联合体等。2022年被聘为国家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2023年被推选为中国种子协会玉米分会会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骨干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0项,授权专利5项,软著1项,发表论文5篇。促进科企深度融合,推进种业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是建设种业强国、保障种业安全的重要内容。王石董事长的报告为科企有效融合推进玉米种业振兴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最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王天宇研究员为会场在座嘉宾作了《联合攻关推动玉米种业科技进步的历程与展望》专题报告,王天宇研究员早年于法国布根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秘书长,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制定了国家机收品种审定标准及国家绿色品种指标体系,发掘玉米优异种质200余份,鉴定筛选60余个重要的基因资源,培育不同类型玉米新品种16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SCI论文107篇,授权专利及新品种权32项。先后获得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非洲科学院院士、张海银种业促进奖、首届国际种业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报告,为进一步加快构建院所、高校、企业协同攻关的创新联盟,形成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产品创制的上中下游种业全国一条龙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玉米种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专家们精彩的分享,为甘肃省设计布局种业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提供了新策略。
通过推介会,使专家们更易发现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主战场上需要立项解决的重大问题,把科研与推广更好结合起来。就本次论坛大会5位专家分别从玉米种业数字化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玉米种业联合攻关等方面,给现场参会人员带来了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也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对推进玉米种业振兴的深入思考,为甘肃省建设种业强省提出了富有成效建设性意见建议。院士和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凝聚了他们长期专业研究的深厚积淀,饱含了对玉米种业发展的深切关注,为我们启迪了思路,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助力甘肃全省玉米种业产能提升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