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7月27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简称《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修复、经济转型、文化传承三大任务,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我省落地见效,结合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的《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同时,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要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还审议通过《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发布会上,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高协,省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吴仰东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段晓斌,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白志红,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程江芬,省工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陶英平共同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了解,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法高度重视,《条例》被省委确定为重大立法项目。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建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成立了专班负责条例的起草工作。7月24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条例》草案二审稿进行了二次审议,27日表决通过。
其中,《条例》对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用途管制、岸线管理、水电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禁止性活动作出规定;对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监督体系等进行了细化规定。并明确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涵养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区的治理与修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职责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作出规定。规定了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措施。明确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对排污要求、灌区污染防治和油区污染防治等作了规定。
《条例》还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应当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兼顾、集约使用、精打细算的原则。同时,对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农业节水、城乡生活节水等作出规定,重申了河道治理、河道采砂管理、防洪和防凌安全、水库库区管理、应急管理和宣传的相关内容。规定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围绕国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突出甘肃高质量发展特色,对城乡融合发展、管控总体要求、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能源利用、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以及绿色消费等作出规定。
与此同时,《条例》紧扣上位法规定,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对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提出要求,对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培育沿黄文化旅游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作出规定。且突出甘肃省特色,对黄河文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予以明确。条例还对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